第1部分(第2/4 頁)
應強烈,均不同意留下這娃。
一番好勸,勸了幾日家裡人才勉強將這事應下。
誰知第二年開春,張寡婦要出錢帶書生去私塾唸書,原以為穩定了的孃家又鬧了風波。
張寡婦是想,在書生跟著自己回村之前,蕭老爺就已經請過先生到家中開始教導,逢上那一番變故,耽誤的東西也肯定不少,怕影響書生,打算讓他到鎮上私塾學習,雖說抵不上那麼些名門導師,但好歹也不至於連個字都認不全。
這本著就是份報恩的心思,念著蕭老爺生前待她這下人可謂恩重如山,丈夫害病那段時間不但補貼家用,還連藥物都是蕭家給的,過後的幾年裡,薪水只漲不降,原因就是出自書生喜歡吃她做的菜,別的廚娘做的一口都不動。
加上張寡婦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也沒育個孩子,對書生視如己出,打心底裡疼愛,這才會有如此想法。
只是孃家人認為張寡婦在當初嫁出去時不到半年就守了寡,在外做廚娘,耗費了那麼多年時間都沒有再嫁,現在為了這個沒半點血緣關係的男娃丟了自己名節不說,還打算繼續耗費大好年華,壓根不值得。
孃家人的意思倒也不是惡意,就是想當撿來的孩子養養就行了,多少人沒念書不也活得好好的,照樣娶媳婦生孩子,一個寡婦帶著來路不明的孩子,再嫁出去的機會本就微小,這要再把心思花在娃娃身上,豈不是真打算當尼姑啦?!
那段時間孃家人可謂輪番上陣,做張寡婦的思想,勸幹了口水,張寡婦也執意要讓書生唸書。
張寡婦大哥火極,罵道,這娃是因為家業散了才輪得到你養,你和他爹不過也就是個主人跟下人關係,再怎麼想報恩能把他的娃娃拉扯大就算不錯了!還唸的什麼書?!他念書了將來有本事了回去重振家業了,誰還來管你?!你就不能有點腦子嗎你?
張寡婦悶不吭聲,坐在炕上直掉眼淚。
她大哥見狀更為火光,你每次都是這樣!有什麼事都不跟家裡人商量,你當年執意要嫁給那個什麼總管,娘勸得頭髮都白了一把,跟你說找人算過那人八字,命中活不長,你不信,結果是不是才半年人就沒了?!好嘛你男人沒了,回家裡來,爹孃又得發愁你的歸宿,怕你一個人孤零零,你倒好,這麼多年在外邊,回來突然又帶了個娃娃,你想沒想過家裡人的想法?家裡都已經同意你留下他了,你為什麼偏偏就要生這麼多事呢啊?!
原還沉默不語的張寡婦給戳到了丈夫這塊痛處,淚如泉湧,當下從炕上跳下來,倆耳光扇上去,尖叫了聲,奪門而出,跑山裡小竹林嚎啕大哭了一整天。
……
二
二在山裡呆了一夜,天矇矇亮,張寡婦掛著雙腫成條縫的眼睛偷偷回了家,幾經猶豫,沒敲門,打算從後門進去,後門多為虛掩,因為五更天得起來煮米飯,餵雞鴨。
人剛到門口,就見門旁縮著團黑影,天色看不清是什麼,心裡頭一驚,又不敢喊,蹲下去看。
看清楚了哭幹了的眼眶頓時像要裂開,怎麼都掉不出淚來了。
鄉下夜冷,書生壓根沒睡多大熟,這一弄,就醒來了。
張寡婦問他為什麼會在這裡,是不是家裡人那麼狠心,丟他出來的。
書生搖了搖頭,說他找了張寡婦一整天,又找不到她,回來的時候家裡已經關門了,他怎麼敲都沒人給他開,就想在門前等張寡婦回來。
說到這張寡婦便是一陣無聲的哭,死死摟著他渾身冰冷的身子。
張寡婦沒再住孃家,收拾了些東西和私房錢,抱上書生就出了門。
張寡婦家在村尾,張寡婦便在村頭問人租了間茅屋,獨自帶著書生過。
村頭去鎮裡方便,替書生交了學錢張寡婦又特意去鎮上市集裡給他買了身新衣裳新鞋,囑咐他要好好聽夫子的話。
書生生來就乖巧,人也聰明,一直都很聽張寡婦的話,也算慰藉了張寡婦一腔痛苦。
張寡婦自打租了茅屋之後,跟孃家裡的來往漸漸就淡了,這些年當廚孃的工錢全都交給了爹孃,出門時只帶了私房錢,這遭是幾乎花近了所有錢財置了架紡車和織機,開始織布到鎮上賣。
和書生的生活算是安定下來,書生自幼懂事,天天幫著張寡婦將布匹運到鎮上,再去私塾,下了學,同張寡婦一塊回家。
外人眼裡看著就是母慈子孝,但張寡婦一直不讓書生管她叫娘,只讓書生喚她嬸孃,這讓所有人都不明白。
此後過了幾年,村裡的流言蜚語跟著一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