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這是內閣大臣們一致的心聲。
陳謙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封信竟然會引起眾多人如此之大的反彈和影響。
反觀聶真。
他在自己的房間裡哈哈大笑,他看著京中送來的書信。
“陳謙啊陳謙,你可真是活寶啊,你怎麼做都行,唯一不該做的就是挑起文武之爭啊。
大周的傳統你當真不知道嗎?
文臣們認為,這天下最終無事,而且天下太平繁榮富庶,那都是教化之功,武將們呢,更不用說了,拱衛邊疆,維護一方太平,那更是功不可沒,兩邊哪一向是不對眼,今日,你這傻子,可是捅了馬蜂窩了啊!”
笑聲遠遠可聞。
……
 ;。。。 ;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熱鬧得很
第一百一十四章熱鬧得很
陳謙的一封信使大周的文武官員幾乎因為他而對立。
這並不關乎什麼禮法,一句話,那都是面子的事兒。
在朝為官,為皇帝為百姓但多多少少也會為了自己,而且久居高位,那都是好面子的,就連失敗,都要昂首挺胸,敗得光榮,敗得慘烈。
而且這些武將,素來對於文官那是嗤之以鼻的,沒有他們在邊疆殺敵平叛,哪裡會有文官在中原治世?
在這些丘八大爺的心裡,陳謙有些事可以做,但有些事連沾都不能沾。
他是軍侯出身,武將們自然會把他看成是本派系的人,大家在窩裡鬥,你和昭武侯鬥,那都沒事,反正文臣也是派系多多。
今日在臺上演戲的,沒準哪一日就會在臺下看戲。
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媳婦熬成婆,司空見慣,平日裡都這麼過,沒事。
可是陳謙卻破壞了遊戲規則。
自家事,自家知,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可是自家的難事可以讓外人知道嗎?就是這樣的道理,你陳謙不懂?
你自己搞不定秦羽,那不怪你,只能說對方太狡猾,可是,你千不該萬不該求助於那一幫子文臣。
尤其是御史臺那群不栓繩子的瘋狗。
這就是遊戲規則,在朝堂上的人,即便遊離於規則之外,可是,這也是鐵則。
蓋因文武分治,文武並立,任何一點小事,在這關係萬民的大周朝堂上也會變成暴風雨!
而其他的就是另一點了,御史臺。
御史臺御史,上鑑君王之失,下奏群臣之過。
這些人就連皇帝上朝儀容不整,後宮皇帝去哪個娘娘處過夜都要攪上三分,那是真真正正的攪屎棍啊。
被這群瘋狗咬上,那就是沒上都要掉上三層皮,而且一旦遇上酷吏,那就會大肆株連,百官群臣無不是戰戰兢兢,生怕自己也被株連在內。
你陳謙招人幫忙,沒有人說你什麼,可是你找的是文臣,你找的是御史臺,如果真的被他們咬住了,那就是一樁滔天巨案。
畢竟,陳謙要招惹的不是普通人,是昭武侯世子秦羽,他的背後是昭武侯秦烈。
秦烈在北疆有赫赫戰功,他的背後關係之複雜,所牽扯人數之眾那更是觸目驚心。
這樣的小案子被御史臺咬實了,如果好一點那就是一門之禍,如果他們刻意將其鬧大,那整個朝堂豈不是要空一半?
所以武將反彈之大才會這樣的瘋狂。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那就是御史臺了。
御史臺在立國之時是很受重用的,因為大周初立,太祖皇帝怕民間和朝廷內有二心之人意圖謀反,所以御史臺就像是脫韁的野馬,大搞株連,風光之巨一時無兩。
而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御史臺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越來越小,而一些大案要案,也會有刑部和大理寺在上面頂著。
就算是所謂的三司會審,那主場也是刑部尚書,對於辦案來說,刑部和大理寺的作用要比御史臺強的太多了。
御史臺日益沒落,本來就沒有什麼案子經過他們手中經辦,而在上面更有內閣大臣主政,百官無不是兢兢業業,大周天子垂衣拱手而治天下。
他們所謂的“上鑑君王之失。”也成了一句空話。
對於這種情況,他們豈不是內心惶恐?
因此,對於這次的陳謙向其求援,御史臺的諸位大人無不是將其看作御史臺崛起的一次機會。
只有他們再次大興株連,才會讓皇帝,才會讓內閣,看清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