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2/4 頁)
關鍵地方,他也不認路,又能幫的了什麼?
由於馬龍被拿,眼下夷州各社對馬龍族人的反抗,都是持觀望態度。他們在觀察,如果朝廷強大,他們就會按照朝廷的吩咐,對馬龍部落採取孤立政策。如果是馬龍的族人佔上風,他們就會反過來,幫著他們對付官兵。永遠和強者同行,是這些部落得以保全至今的不二法門,可不能隨便丟掉。
眼下東印度公司這邊在武力佔有壓倒性優勢不假,可是大山叢林,是蛇神賜給他的信徒的最後屏障。無論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在這怪獸面前,也得望而卻步。如果官軍真能把這都突破了,那隻能說明自己的神已經拋棄了他的子民。
李炎卿這邊,洪四妹、張戚二人已經開始各自點動部下的人馬,開始下一階段的掃討報復作戰。張戚這段日子折損最多,憋了一肚子的火,等見了那份高比例地圖後,大喜過望。“有了這東西,我看那些蠻人,怎麼再跟老子玩捉迷藏!”
可是等他回了軍帳,他手下那幹老弟兄卻不高興。“憑什麼?咱們去挑那些番人的堡壘,洪四妹的人卻去搶他們的田,對付他們的老弱,這仗分的不公平。”
“哪那麼多廢話,這次咱是替死了弟兄們報仇。至於其他的事以後再說。洪四妹那女人,早晚有跟她算總帳的時候,不急在一時。”(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夷州歸附(二)
洪四妹的人在張戚部下陷入危機時,曾帶大軍來援,最後把自己陷了進去。這事說起來,張戚打心裡是感激的,兩支部隊曾經有一段並肩殺敵,親密無間的日子。可是這種關係持續的時間並不長,洪四妹親自上島之後,這一切就都變了。
洪家幫的人、李天梁的官軍、張戚的五色帆,三支人馬各自分別有統屬,彼此互不侵犯。誰也不能去指揮別人的部隊,避免趁機吞併。這樣的安排雖然在軍事上犯了大忌,但是卻符合幾方各自的利益,誰也沒有意見。
可是洪四妹上島後不久,洪家幫的人就不安分,沒事就到五色帆這邊來宣傳。說自己洪家幫不欠餉,逢年過節還有雙餉。每月能吃十天葷腥,頓頓大米飯管夠。一年發六身新衣新鞋,受傷湯藥,戰死的撫卹,都是五色帆這邊的兩倍。
洪四妹這海巡司財大氣粗,眼下靠著香山開市,進項頗豐,非是五色帆能比。張戚本來的日子就過的緊巴,雖然靠著賣聯舫和李炎卿資助,手頭略微寬裕了一點,但是錢還得計算著使,比起洪家幫的待遇就弱的多了。
兩方都是人,待遇卻差了這麼多,五色帆這邊的人,心裡自然就有了動搖。先是一些小嘍羅開小差,後來小頭目見那些嘍羅投奔過去之後,有的居然還得到了提拔,心中不忿,也投到了洪家幫。
要知道他們的投奔。可不是自己走,而是拉著自己的部下一起投奔,讓五色帆實力大損。若是照這麼下去。怕是整個五色帆都要被洪家幫吞入肚裡。
李炎卿上島後對於這種矛盾,並沒有加以制止,相反坐視其發展。他打造東印度公司,不是想要搞成自己的獨立王國,而是想讓東印度公司為朝廷所用。若是都成了一家天下,將來自己未必掌握的住。只有讓他們幾方彼此牽制,才能實現他理想中的平衡。
張戚對洪家幫的這種行為能有什麼好看法。看著自己一手練出來的隊伍被別人拉走,他心裡窩了一肚子火。可是他心裡有數。眼下海上的局勢,自己根本不能和洪四妹叫板。
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比起當年老船主的威風,怕是隻大不小。當年汪老船主。不過是靠著海盜的力量,這東印度公司的靠山可是官府。過去不奉汪直令者不得存,今後怕是不奉東印度公司令者不得存了。自己當初跟著汪直,沒少把那不聽話的海盜送到海里餵魚,難道今天自己還要讓別人把自己餵魚麼?
“弟兄們,當年我從老船主手裡接了這支人馬,就要帶大家走一條金光大道,而不能把你們帶上一條死路絕路。眼下海上的情勢,誰還看不出來麼?早晚是東印度公司的天下。咱們好好幹,先混個元老,比起當海盜總強吧。至於說公不公平的事。只要咱把仗打好了,就不怕劉老爺不重用咱們。拿出咱的本事來,好好收拾收拾那些土人,讓劉老爺見識下咱們的手段。”
李炎卿在他們每個隊伍裡,都配備了一小隊錦衣緹騎,他們打仗未必擅長。但是打治安戰,卻不是這些海盜能比。有了他們指點。這些隊伍的戰鬥力都提升了一大截。
馬龍族中精銳在上次會戰中已經被殺個乾淨,剩下的多時老弱,戰力不佳。鐵製兵器和鎧甲弓箭,都被官軍奪了回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