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張邦昌老臉一紅,接著說道:“只是金兵初退,當務之急是迎太上皇帝還朝,六賊之事,似乎可以緩緩再辦。”
尚書右丞唐恪道:“臣以為,張相之言實屬萬全,請陛下深思熟慮。”
李綱也上前說道:“臣李綱附議!”
七名宰執,除樞密使吳敏、尚書左丞耿南仲之外,都是一個意思,就連張叔夜也贊同張邦昌的看法。
飽受怒火煎熬的趙桓,感到是那麼無助,就象可憐的明媚妹妹一般無二。
趙桓拍案而起,怒道:“緩辦,緩到什麼時候?金兵已經打到了家門口,還要緩?先人的陵寢被挖的挖,掘的掘,還要緩?
就在剛才,明媚進來說,越王妃的陵墓也遭了難。老人家屍骨無存!你們說,讓朕怎麼緩!
百姓罹難,社稷塗炭,你們說,讓朕怎麼緩?
難道,等到我們君臣都成了金人的囚虜,才能辦是嗎?”
趙桓氣勢逼人,宰執無不驚駭。
無人敢於答話,殿內空氣迅速冷卻,從四面八方壓來。
關鍵時刻,還是李綱。李綱定定心神,奏道:“事有百端,總有先後。上皇迴鑾,再辦此事也是不遲!”
趙桓舉起手邊的茶杯,揚手就摔了出去。茶杯從李綱耳邊擦過,“當”地落在大殿中央,碎片紛飛,水花飛濺。一聲脆響,彷彿千斤重錘撞在心兒上,眾人嚇得一哆嗦,臉色變得刷白。
自從趙桓登基以來,即使金兵圍城的危急關頭,也從來沒有這樣失常過!
李綱“撲通”跪在地上,五體投地,無言請罪。
其餘人,也全部跪在地上。
趙桓聲色俱厲,道:“蔡京南下,百姓竟不賣米於他,僅此一事,便足見民心了。民心如此,為何緩辦?
朕如果連這個事都決定不了,這個皇帝不作也罷!
傳旨:貶太師致仕蔡京為秘書監,儋州安置;太師、廣陽郡王童貫為左衛上將軍,吉陽軍安置。貶太傅致仕王黼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安置永州。翊衛大夫、安德軍承宣使李彥賜死,並籍沒家財。放寧遠軍節度使朱勔歸田裡。貶少保、淮南節度使梁師成為彰化軍節度副使。
六賊家人遇赦不赦,永不續用!”
皇帝都可以不作,也要懲辦六賊,官家的決心這麼大,還能說什麼?
張邦昌等人無奈領旨謝恩。
別人都起來了,惟獨剩下李綱一人。李綱緩緩抬頭,雙手托起烏紗帽,慢慢地放在地上,重重叩頭,道:“臣李綱忤逆違旨,君前失儀,罪該萬死。臣德淺才薄,難堪大任,即請閉門思過。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給朕閉嘴!”趙桓吼道,“動不動就辭官請去,難道朕就說不得你?你李綱也不是沒讀過聖賢書,這就是你的侍君之道?朕何時說過要你辭官?再有此言,朕定不輕饒!滾回你的位置上去!”
李綱拜倒謝恩,回班站好,遭受了官家的一番數落,神色之間並無窘迫之態,反倒多了一絲喜氣呢!
這時,裴誼弓著身子進來,走路的樣子就象蝦米在地上爬!
“稟報官家,緊急軍情!”
种師道那裡有訊息了?列祖列宗保佑,千萬不要再出亂子了!
趙桓心中忐忑不安,既想看又不想看,看了怕後悔,不看擔心更後悔!將种師道的奏摺接過來,仔細檢查了一下封口,確認無誤,慢條斯理地撕開信封,抽出信箋,緩緩展開。
看完之後,趙桓長出一口氣,道:“傳給宰執看看。”
宰執們見官家的神態似乎比剛才還要鎮定,懸著的心也落下了大半兒。
种師道信中言稱:明日金軍將開始橫渡黃河,眾將請戰,群情洶洶。戰與不戰,請旨定奪!
金兵班師,种師道以檢校太傅、同知樞密院、京畿兩河宣撫使,率領三十餘萬勤王之師,尾隨金人北上。若戰機有利,一舉擊之;最起碼要讓金人感到壓力,快速離境,以免生靈塗炭。
七人輪流看過,目光聚集到張邦昌的身上。張邦昌隨口道:“半渡而擊,無往不勝。這是早就商量好的辦法,种師道也是知兵之人,豈能不知?奇怪……”
樞密使吳敏搶在李綱之前,說:“臣以為,陛下應派出監軍督促种師道出戰!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此時正是決戰的最佳時機。”
哎?吳敏為何搶話啊?
蔡京當政之時,看上了吳敏,想把女兒嫁給他,吳敏婉言謝絕了。這個事情,京城無人不知,吳敏的聲望此後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