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時隔二十多年,北大音樂會再現那種場面,令人唏噓。晚會組織者,同時也是這張北大校園歌曲專輯發起人之一的許曉峰說:我們在二十年後重回母校,就是要向母校證明兩件事,第一,北大學生是可以創作出中國第一流的校園原創歌曲的,第二,北大人的理想主義,依然存在於我們心中,永不磨滅……
理想、青春、友誼、愛情、夢想、希望……這些,都是北大學生歌曲,也是北大學生夢境的永恆的主題,永恆的追求。
一個人不能沒有夢。一個民族,更不能沒有超越金錢、超越物質、超越慾望的偉大理想!
今日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神六已經上天,除了全面小康、除了可持續發展、除了和諧社會——這些都是偉大而關鍵的目標,我們還缺少什麼,我們還需要什麼?
也許,重提理想主義,重燃那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熱血,重振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陽剛,重回那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關心”的八十年代啟蒙激情,可能是我們這個經濟急劇發展而精神建設相對滯後的社會最最需要的東西。
啊,偉大的八十年代,那些夢魂縈繞的日子!
那些為國家大事費心,超過為個人大事操心的日子!
是的。沒有一個時代,有如八十年代早期那樣,個人命運,如此和國家政治緊密相連、親密相連,甚至是私密相連!
國家恢復高考,一代即將毀滅的青年,得到了新生。
鄧小平對外開放,剛剛從文革夢魘中走出來的中國人,又陷入了一種看見發達國家如此令人絕望地發達的夢魘。人們開始反思中國文化、傳統、民族性、毛澤東……
留###動開始了,新中國知識分子踏出了國門,第一次看到,被我們侮辱踐踏了二十年的西方社會,是如此的文明、繁榮、“和諧”……民主、自由、平等……
八四年國慶節,北大學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標語,當時的我們,人人心中漾溢著溫馨、愉悅、歡樂、信任……誰也沒有想到任何其他東西。
事隔整整二十年,在紀念小平百年誕辰的“同一首歌晚會”上,主持人倪萍居然問我:當時你作為團委領導看到這個標語,心裡緊張嗎?
緊張?那是後來的事!
春風不度玉門關,倪萍難懂八四年……
理想主義——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就在昨天這場晚會,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展示,一次激情澎湃的燃燒。
聽聽那些歌曲,就知道青春為什麼不會虛擲,人生為什麼充滿希望,甚至孤獨痛苦也可以成為美麗歌曲慰藉激動失戀和絕望的人!理想為什麼總能在心靈深處閃光,對精神價值的不懈探求,為何也能、或曰更能像金錢那樣,給我們帶來幸福滿足的快感……
昨晚的演唱會,激動的不僅是懷舊的中年人,漾溢著喜悅和神往的,更多是那些二十年前的我們,二十上下的學弟學妹們。
我看到了希望……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初到美國時的經歷
去年我整理檔案時看見兩張照片,心裡真是一陣驚喜:那改變並決定了我三十歲之後人生的種種留學經歷,算是有了一個鐵證。
這兩張照片是我1988年春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打工時拍的。由於我當時沒有傻瓜相機,照片很少,這兩張照片就成了我幾乎唯一的“工作照”。
這兩張照片,顯然不如我後來的照片好看,有點像難民。但我當時到美國的情況,其實比難民好不了多少。也許難民身上一分錢沒有,而我,卻帶了一百美元,到達了美國。100美元∶0美元,前者是後者的無數倍。
我是1987年最後一天去美國的。我記得當時飛機飛臨舊金山上空,機長告訴大家下面就是美國舊金山時,我聽到機艙裡發出一陣輕輕的驚歎:我們終於到達美國到了!第一次出國的人,尤其是80年代被禁錮如此之久的中國人,都有這種驚歎。
轉機到了美國紐約機場,我的一位朋友,現任新東方留學中心主任的楊建飛,早在那裡等著接我了。建飛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考上北京外語學院的大學生。當時在美國已經呆了一年半。在機場商店,我要他趕快給我買一個“熱狗”。建飛說:熱狗難吃死了,顯然他已經吃夠了熱狗。我說:“不行,我得嘗一嘗,這是美國快餐文化的象徵呢。”
我記得第一次吃這狗日的熱狗,味道糟極了!但我還是假裝津津有味地把這熱狗一段一段地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