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假如飛機起飛,卻不知道飛往何方,這樣的飛機,怎能不滿載重重危“機”?!
而你人生的航船,在學海中啟航,你卻不知道你的生命之舟在驚濤駭浪之後停泊何方,你的人生航船,怎能不繼續面臨悽風苦雨,繼續愁對風吹浪打?
教育的目的也許很多很多,但對於絕大多數出身平凡、父母期待迫切的普通學生,人生的出路只有一個:就業!
高考階段,大家的人生理想、理性和志趣都處在不確定的狀態,在就業目標上也許可以、甚至必須稍微緩一緩,不必要那麼急切地決定。但臨到大學畢業時期,如果你決定考研,你就一定要仔細想清楚你的考研的目的——畢業後出來幹什麼?
如果你的回答不是那麼自信,那麼肯定,那麼信心百倍,如果你的導師本人也說不清楚,不能拿出過去幾年他的研究生就業和出路資料,那你對這個決策,就要非常慎重,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思什麼?
1。過去幾年(三年足矣),你的學科研究生的就業方向和出路是什麼?你認為這些學長的出路(綜合指標),是值得你為之付出三四年寒窗生涯的前途嗎?值得?——你確定嗎?(小丫的語言)
2。這個專業,以及這個專業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是你喜歡的嗎?喜歡?——你確定嗎?(小丫的語言)
3。這個專業的研究生,其學位是從事相關工作需要的必備條件(即“從業資格”)嗎?比如當教授一定要有博士學位,做研究、研發應該需要碩士以上,當律師——假如你以非法律本科考法律碩士——就一定需要透過這個法碩給你補上法律教育這一環……中國職場最大的謊言之一,是把碩士當作一種比學士更高的素質,而不是當作一種從業資格。你考的這個碩士學位,是你本人目標職業的從業資格嗎?是——你確定嗎?(小丫的語言)如果你不確定,千萬要再思而行。因為,大量工作崗位尤其是工資更高的外企,他們看中的更是三年的實踐工作經驗,而不是三年的考研讀研“資質”。
我確信嗎?毫無疑問。這不是徐小平的發明,這是他媽的教育常識和職場常識啊!(“他媽”,即研究生他媽——研究生他媽,最確定知道兒子女兒讀研出來之後應該幹什麼。)
悲哀啊,這樣的常識,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祖國的花朵——本科生應該已經是祖國的棟樑了吧——祖國的棟樑在考研無意識大軍的隊伍裡緩緩而呆滯地挪移,不知道前方是他們成功夢想的屠宰場,斷魂處,哀愁鄉……
三思而行,考研之前,就把上述三思再思一思吧!
1。讀研之後的就業是否有合理保障?
2。你對讀研的專業和就業崗位是否有必要的興趣與合理激情?
3。該學位是否是你目標職業的“從業資格?”、必要條件?
如果上述三個問題你不能直接了當、乾淨利索、信心百倍、有理有據地回答,求求你,請再思而行!
。 想看書來
兼談“研究生”一詞的兩重定義(2)
我在兩年前發表的職業指導專著《郵箱裡的燈光(騎驢找馬)》裡,提出過一個非常有意思,至今仍然有巨大價值的觀點:
鑑於中國盲目考研之火愈煽愈烈,我想惡作劇一次,把“研究生”這個害人不淺的外來語清算一下。
Graduate student在中國統指大學後攻讀更高學位的人。而大學後教育,其實分兩種型別,一種是以“研究”為導向、以“創新”為目標,比如基礎科學和高科技,這樣的研究生,畢業後的職業取向是大學、政府或企業的研究機構,其職業頭銜是教授、研究者……在這種以研究為導向的大學後教育中,博士學位往往是未來的入門資格。這樣的研究生,請讓我稱之為“學術研究生”。很多在職人員(包括政府官員)紛紛去讀一個非實用性的在職碩士博士,既能提升自己從業能力,也能提高自己升職資本,瞧!這就是非常明確的讀研理由。
而另外一種,雖然在美國以及世界發達國家的教育體制中已經實現多年,但可惜在中國還沒有被人們意識到,這就是職業學院制度,比如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等等……這種學院的學生,本質上不是“研究生”,而只是一種為了進入所學專業的而接受的職業培訓。這樣的研究生,請讓我稱之為“職業研究生”。
我這麼分類,只是為了喚醒盲目考研的同學,再次審視一下自己考研的決策是否有明確目的?
把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研究生分開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