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承出這麼一個腐敗無能的政權?如果說是滿清腐敗有什麼特殊性,那麼,想一想被滿清王朝推翻的明末政權,其實更加腐敗無能、更加不堪一擊。要知道,滿清入關,只有二十萬軍隊,就橫掃中原、屠城江南、入主京城……
一代一代,一年一年,五千年中華歷史,就在這種王朝興盛與衰敗、王朝崛起與崩潰中交替輪迴,演繹著中華民族的大喜大悲。
我們的民族也許優秀,我們的文化也許深厚,但華夏土地,為什麼總是孕育出這一代代的昏庸統治?
我們的文化也許偉大,我們的傳統也許神聖,但炎黃後代,為什麼總是演繹著這一出出文明浩劫?
走近已經成為廢墟,但卻曾經象徵過中華文明驕傲的圓明圓,我似乎走近了中華文明的廢墟。
我的心裡,湧動著一個個令人不安但難以迴避的問題:
我們的文化,是否帶有某種疾病?我們的民族是否缺乏某種素質?我們的文明是否應該經歷某種烈火重生,洗禮更新?我們的人民,是否也必須經歷某種脫胎換骨,鳳凰涅槃?!
……
二、走近歷史
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我的發明。這是一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成員前赴後繼、上天入地尋求的答案。
自從西方列強入侵中華,面對長達百年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家國浩劫,近代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就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痛苦探求,就開始了向現代文明轉型的艱難長征。
從留學之父容閎開始,到魯迅、陳獨秀一代五四啟蒙先驅,到錢學森、李四光這些科學救國者,到鄧小平、周恩來這些開國革命家,一代又一代肩負著中華民族希冀與囑託的中國知識分子,就這樣唱著“大江歌罷掉頭東,難酬蹈海亦英雄”的出征曲,遠赴重洋,壯志救國,濟世圖強,盜取天火,為點燃華夏大地的漫漫長夜……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人的更新與文化的更新(2)
他們負笈求學的國家,有曾經把圓明園付之一炬的英法帝國;他們十年面壁的地方,有曾經在甲午海戰中戰勝大清的日本列島;他們尋找科學技術的地方,有曾經參與八國聯軍趁火打劫的美國。他們苦苦尋找、孜孜探求救國救民知識和真理的異邦,幾乎毫無例外,都是血染中國近代史、凌遲中華民族心的西方列強國家。
啼血的杜鵑,填海的精衛,揮斧的刑天,追日的夸父……我看見,這些象徵中華民族精神和靈魂的傳奇形象,在我們這些去西天盜取天火、尋找真經的祖輩、父輩、先輩柔弱的身軀、蒼白的面容和熾熱的眼神中復活。
容閎在美國看到新大陸的強盛因此提出了派遣幼童留美,拉開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史帷幕;魯迅在日本看到體格強盛但精神麻木的國人決定棄醫從文,揭開中國民族劣根性的古老瘡疤;錢學森以他在美國獲得的導彈科技,迅速改變了中國的國防力量;鄧小平,這位十五歲就旅法求學的“小留學生”,直到七十多歲還東渡日本訪問考察,站在日產汽車的流水線上感慨地說:“來到這裡,我這才知道什麼是現代化!”
無論是戰爭歲月,還是和平時代,無論在屈辱的過去,還是在繁榮的今日,中華民族最優秀兒女,中國社會最先進人士,都意識到一個不能忽略的真理:要使中華強大,要使民族繁榮,中國人必須向西方學習,向列強求教,拜敵人為“師”,與群“狼”共舞……
要使屈辱不再重演,我們就要臥薪嚐膽;要使烈焰不再肆虐,我們就要西天取火。
從圓明園焚燬之後滿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到甲午戰爭慘敗之後康梁變法的改良維新,從五四運動中來到中國開啟民智的德賽二師,到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初就大力提倡的留學政策,中國人去西方取經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向西方學習的目標越來越深入。
僅有能工巧匠,不能保護圓明園在一場大火中煙飛灰滅;僅有船堅炮利,不能防止大清海軍在一場海戰中全軍覆沒;僅有家國仇民族恨,不能抵擋巡航導彈對我使館和主權的轟炸;僅有愛國心赤子情,不能確保我們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競爭格局前,永遠保持強勁增長、自信地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中國的人均GDP,比起日本,依然只是三十幾分之一。中國的生活質量指數,比起美加,依然滯後七八十名。中國在社會發展各方面的指標,和美國日本這樣先進國家相比,依然有令人震驚的巨大差異!今日中國青年肩負的向西方學習的使命,即使沒有容閎時代那麼曲折漫長,至少也同樣地任重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