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GMP認證的企業。在其後國家藥監局的調查通報中,強調齊二藥違反了GMP的相關規定。
進一步的調查顯示,為透過GMP認證,齊二藥於2002年投入數千萬元進行硬體等多方面的改造。曾在該廠工作30年的員工指稱,在此期間,相關的資料多為偽造。齊二藥透過一家辦公地點設於國家藥監局培訓中心的諮詢服務公司,在2003年1月透過了黑龍江省藥監局的GMP認證和國家藥監局驗收,獲得國家藥品GMP證書。
隨著越來越多內幕被披露,輿論開始奇怪,全國所有藥廠耗資幾千億的GMP認證,為何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雖然齊二藥事件只是個案,但其中的問題值得關注。而鄭筱萸一直力推的GMP認證和認證程式,也被形容為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鄭筱萸案的伏筆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涉足藥品銷售領域的湯旭東和湯曉東兄弟發展神速,得益於兩位關鍵人物。
一位是現任總裁助理的賀曉華。湯氏兄弟和這位原金華七一農場下屬一家制藥廠的供銷科長建立關係後,取得了該廠的藥品代理權。從這時候開始,湯氏兄弟依靠賀曉華及其掌握的銷售資源,藥品銷售生意逐漸變大,幾年時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在賀曉華的牽線下,湯氏兄弟從金華來到杭州。1996年前後,他們在這裡結識了另一位關鍵人物,時任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的鄭筱萸。鄭執掌的這個部門後來和衛生部藥政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合併組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而鄭則出任這個副部級單位的第一任局長。
早在1998年之前,湯氏兄弟就開始涉足藥品銷售,並由此結識了時任金華七一農場下屬製藥廠供銷科的賀科長。賀的手中握有藥品銷售資源。這時,由於國企藥廠的體制僵化,部分資產出現嚴重閒置,藥品的巨大利潤驅動著流通取代了生產成為醫藥企業的決定性因素。當時湯氏兄弟從包銷感冒膠囊開始,慢慢從賀科長處取得該國有藥廠的藥品代理權。
鄭筱萸:國藥之害(4)
民營企業在醫藥企業異軍突起,他們中的許多企業“另闢蹊徑”,透過省級藥監局將批准仿製藥手續改成1998年之前的藥,並由此獲得了很多“寶貴”的新藥批號,並藉此獲得了批文所帶來的自主定價權,這批崛起的民營藥企自身研發能力不強,主要依靠在實驗室中分析和仿製進口藥品的成分,並取得國內批文達到合法上市的目的。精明的湯氏兄弟怎能放過這一發財的機會,他們不再滿足於藥品代理,在他們眼裡,只要能拿到批號,就有了藥品上市的“準生證”。
湯氏兄弟向鄭筱萸及其妻、子發起強攻,他們勝利了,迅速成為令國人矚目的藥企明星。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湯氏兄弟收購一家當地企業,成立了海南康力元藥業有限公司。兩年後,海南康力元出資73%成立了海口康力元製藥有限公司,而湯旭東在其中佔有26%的股份。湯氏兄弟從此由藥品經銷進入到生產領域。
2005年,康力元進軍房地產。在東北的房產公司開張後,康力元稱其“走多元化產業之路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03年的“非典”,讓這家後起的民營企業一夜成名。康力元分別向香港和北京捐贈了價值人民幣500萬元的注射用利巴韋林凍乾粉針劑。當時這種對於“非典”具有明顯療效的藥物,受到了全國各地醫院的追捧。
驕人的業績源自這家公司迅速獲取新藥批號的能力。2005年,他們的新藥批號數字達到頂峰,一年內拿到200多個新藥批文。即使在湯氏兄弟岌岌可危的2006年,依然拿到了40多個批號。公司現在生產的有165個品種、286個規格的產品。與此相對照的是,杭州的另一家國企製藥巨頭——正大青春寶集團,在2006年未能獲得一個新藥批文。
湯氏兄弟按照自己的規劃,精心營造著心目中的藥業帝國,將包括負責生產與研發的藥業集團及負責物流配送的藥都集團。而海南的醫藥集團將成為藥業集團的主力,是集研發、製造、銷售為一體的製造型工業企業;浙江江南藥都集團以醫藥物流為主的商業公司,規劃全國設立24個配送中心,2000個配送站。
湯氏兄弟的工作重心開始向流通領域傾斜。2006年11月,集團對藥業集團和藥都集團的管理職能進行了調整。全國各省招商隊伍由藥業集團統一管理,河北、山東、廣東、江蘇、安徽、湖北、浙江地區的省級物流公司以及深圳物流公司的管理權歸屬藥都集團。並且同時也決定對浙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