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了南方。
這些煤炭的到來,徹底解決了能源上的問題。
煤炭肯定是要挖的,不然鐵路沒東西運就要虧本。
今年山西打算把鐵路修到內蒙地區,並且連通張家口。張家口是製革業非常繁榮的地區,蒙古高原上的皮毛都是被晉商販賣到張家口去。
加強杭太鐵路的經濟能力是解決只能運煤的重要措施,農業部正對山西的農業進行有序的規劃。
山西除了煤炭,最重要的產業也就是礦業了,在挖掘煤炭和礦產,只要注意不在生活區、農業區開採就行。
由於晉商被閻錫山引導得不錯,山西的鄉紳都加入了這場投資熱潮中來,其中以製革業的裝置需求最多。
這些晉商,在歷史上是有過錯的。
但當前夏鈞也不好去追究了,畢竟近三百年過去了,夏鈞確實不好去清算,這樣也不利於當前的團結。
因此還是一視同仁,給了晉商製革裝置。
當然,夏鈞同時也把製革裝置給了中盛、華盛兩大集團,以及寧波商幫、龍游商幫的商人。
華東集團還開設了一個絨線廠。
絨線,也是毛線,可以織成毛衣。
這東西在當前的中國還是沒有的,在世界上也是極少。
後世極為聞名的恆源祥(羊羊羊那個),也是在二三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那時候絨線才剛傳入中國。
人們對於這種能夠織了拆,拆了織的新事物很喜歡,因此市場是很大的。
儘管這個年代沒什麼人會織毛衣,但普及一下就可以了。
當然,不普及也差不多,等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誰還有時間去織毛衣,直接買工廠裡織出來的成品貿易穿了。
就毛條來說,蒙古的確的產量不錯,是個有盈利的地方。
廣東那邊的工業則更好發展,因為廣東是沿海省份,鐵路網路儘管還沒修好,但沿海的港口城市的工業卻是很好發展的。
江蘇的本身也就是一個工業大省,在江蘇發展工業也很合適。
新的一年,各工廠一方面在擴大產能,一方面也有大量資本湧入新的領域內,呈現出一種蓬勃的朝氣。
部分農墾公司甚至走出了國內,開始往南洋地區發展。
南洋本身就有眾多華人,農墾公司到南洋就是和南洋的華人種植園主合作,與他們一起投資橡膠園。
建安最近又弄出了高產橡膠,據官方說,這種高產橡膠的產量是普通橡膠樹的一點五倍以上。
雖然沒有得到驗證,但官方的誠信很高,農墾公司也都相信官方的說法,並未去進行質疑。
南洋華人也在新的一年裡頻繁的返回中國,他們回中國一是去考察,二來是順道去故里走一走。
南洋華人基本上都是從福建、廣東兩地過去的,現在這兩個省都在華東自治政府的行政範圍。
回到故土的南洋華人都十分激動,他們看到了祖國的巨大變化。
這些回到國內考察的華人,因為有資本,又對南洋的地域熟悉,因此很多企業都願意與他們合資到南洋去辦廠。
到南洋去辦的工廠多是一些對原材料的開採、種植、採集,那些製造業基本上不會開設到國外去,除非是存在制約而不得不開設到南洋去的。
——————
第二更到
劇情速度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快就要爆發了
第一卷 第一百零四章 戰爭準備
第一百零四章 戰爭準備
華東大學工商學院,此時的商業學院已經發展成為最為龐大的一個學院,緊隨其後的是農業學院。
工商學院裡極為熱鬧,此時華東大學已經開設了四年。
四年時間,也讓華東大學有了第一批畢業生,儘管很多畢業生早早的就出去實習了。
隨著工業的發展,華東大學工商學院的人才非常緊俏,由於需求實在太大,工商學院的人才根本不夠需求。
特別是近期,貿易部挑走了大批的人員,更是讓這種人才緊缺達到了根本找不到人的地步。
貿易部將這些畢業生抽調到了南洋、印度、澳洲、南美洲,其中被抽調到南美洲的最多,南美洲國家很多,原材料產量也很豐富。
貿易部把這些管理人才抽調到那些國家,就是為了建立起一個貿易網路,也是夏鈞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英法德俄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