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如果說工廠的利潤不足以支撐他們提高待遇,那麼進一步的城市化也就停止了。
但若是工廠能生存下去,那麼城市化進度必然提高,這種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當然,後世的中國沒有科技優勢,工業要發展只能靠壓榨工人價值才能生存,而一旦離開了人口紅利,工廠完全無法與發達國家的工廠競爭。
此時夏鈞面臨的情況與後世的中國有些差別,此時西方各國的科技雖然先進中國很多,但並非無法追趕。
就算是夏鈞不用手上這個兌換平臺去發展工業,離後世還有一個世紀的時間,這麼長時間還怕趕不上?
而夏鈞的打算是十年內超越歐美國家
——————
感謝*韋小寶西門慶、讕月、職業醬油人三位同學的打賞,以及韋小寶同學的評價票鞠躬,拜謝
滿地打滾求推薦票
第一卷 第九十六章 毫無誠意
第九十六章 毫無誠意
這次夏收,福建的水稻產量達到850萬噸左右,大約也就是560萬噸大米,福建人口只有一千多萬,完全還能出口一小半,出口個200萬噸大米不成問題。
至於那200萬畝玉米,有100萬畝被青貯了,這些飼料將用於供給豬、牛、羊,另外100萬畝則留著收玉米棒,玉米粒產量達到100萬噸,玉米秸稈一部分送到了造紙廠去造紙,一部分送到了沼氣池。
之所以不把所有玉米都青貯,那是因為牲畜不夠啊青貯那麼多飼料牲畜也吃不完,再說這養雞也要飼料啊養雞自然是用玉米來養了,這100萬噸玉米粒正好用來養雞。
夏收之後就有足夠的飼料了,夏鈞立即擴充養牛規模。
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在各地建設十幾個養牛場,這些養牛場全都都沒有建在沿海平原地區,福建是颱風頻發地區,哪天刮個風就把養牛場給掀飛了呢
建在山區地帶有個好處就是颱風吹不進來,基本上不用為颱風而煩惱。
之前他只有兌換了3000頭母牛,那是因為飼料不夠,要是等這3000頭母牛慢慢繁殖,母牛數量以2。5年翻一倍來計算,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才能把肉牛和奶牛推廣開來,而飼用玉米的種植面積又沒什麼限制,牛的數量根本跟不上。
這次夏鈞打算從兌換平臺上直接兌換了10萬頭母牛,數百頭種牛。
不是夏鈞不想進一步擴大規模,而是這麼直接兌換母牛太貴了,一頭母牛需要100點積分,一頭種牛的價格就更貴了。買這些牛就要花掉夏鈞一千多萬點積分。有這十萬多頭母牛,推廣速度就會變快許多了。
夏收過後,養殖業即將蓬勃發展,這次光是飼料就收了650萬噸,要是全部玉米都青貯掉,那就是1300萬噸。
當然,這次夏收自治政府的收入也很不錯,徵收上來的稻穀就達到170萬噸,也就是大約115萬噸大米,一噸大米是十公擔,一公擔就算賣3塊銀元(糧價暴跌的情況下),這些大米也能賣個3450萬塊銀元。
事實上福建的糧價已經開始跌了,一公擔的收購價正是跌到2塊銀元左右,這些糧商賣糧食,運費、海關什麼的算一下,加上自己要賺的利潤,價格壓到一公擔2塊銀元也算正常。
夏鈞透過走私、以及用車輛運輸到內陸一些城市去,賣到一公擔將近4塊銀元那是絕對可以的,利潤也就是3塊銀元。
這方面李詩婧主動去做,她招了幾個老實可靠的掌櫃,一些是從她爹那裡要來的,打算到各大城市去開糧店。透過糧店的方式,可以跳過中間環節,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至於第二季種什麼,林德寶和夏鈞商量過後,決定第二季多種些玉米,雖然說飼料是夠用了,不過養殖規模下半年將會急速擴大,就養雞方面來說,需要大量玉米作為飼料,畢竟肉雞養殖規模可以短時間內擴充到十億隻。
……
李盛國7月12日趕往廈門,對這次談判並不擔心,反正又不是真的談判,只是拖延時間而已。
在莫多馬這個中間人的指引下,李盛國與日本談判人員在廈門開始了談判。
日本的談判官叫中野三郎,留著兩個小鬍子,看上去比較瘦小,中野三郎一上來就向李盛國遞交了一張賠償清單。
清單中列出了日本的損失,一共五艘戰列艦,同時還陣亡了近三千五百名日本軍官、士兵。
這些損失的賠償要求總額一共為三億海關兩的天文數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