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1/4 頁)
此時世界各國的軍備競賽即將達到巔峰,各國之間早已預料到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軍費支出一個比一個高。
在這種氣氛下,很多人都能敏銳的嗅到戰爭的味道,只是人們並不是太清楚戰爭具體會在什麼時候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能否發生並不是夏鈞要關心的問題。
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
從這一刻開始,戰爭的種子已經埋下。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是法國向德國提出了鉅額賠款,從那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也埋下了。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他本來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皇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幹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衝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此外,俾斯麥轉而與因為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衝突,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而與面臨孤立的義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俄國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係,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臺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援俄國工業化後,在1892年與俄國結盟。是為“法俄同盟”。
而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議”。這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這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議。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諒解”。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
就算是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沒有被人暗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始終都會出現。
因為此時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他們之間的軍備競賽已經讓雙方感覺騎虎難下,同時巨大的矛盾已經不可能透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
不管是法國、德國之間的仇恨,或者是海外殖民地的衝突,還是德國在運輸業上的崛起等等,都終將註定,只有一場戰爭才能解決問題。
戰爭的爆發,只在於雙方能否持續這種不斷加強的軍事競爭。當雙方都不可承受,或者一方不可承受的時候,任何細微的事件都可能成為導火索。
因此夏鈞並不擔心第一次世界大戰十分因為他的出現而不發生,他依舊在努力的為這次大戰做準備。
這次世界大戰並沒有中國什麼事,唯一可能和中國發生衝突的就是日本。而在其他方面,夏鈞只管大發戰爭財就行了。
對於塔娜的指點自然也是沒怎麼保留的,這小妞肚子都被他給搞大了,就算阿布洛特集團不是自己的,未來也是自己的兒子或者女兒的。
得到了夏鈞指點的塔娜,打電話回美國,讓她老爸把她的那些股份拿去貸款,也要走與夏鈞相同的發展路線。
那個誰說的來著……用別人的錢來做生意才是最聰明的。
……
德國,慕尼黑軍事大學內。
一箇中國軍官正在講述著狙擊戰的作用,這個中國軍官正是華東政府派遣到德國幫助建立狙擊手學校的人員。
“狙擊就是以最小的成本使敵軍付出最大的代價,這也是訓練狙擊手的根本目的。狙擊手常常執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殺、巡邏狩獵、非硬性裝備破壞、隨隊觀察警戒及火力支援。如果敵軍要進行一次進攻,那麼他們的軍官突然被精準射殺,那麼敵軍的這次進攻就可能被延誤,甚至是終止。如果狙擊手在敵人後方破壞了敵人運輸的彈藥,那麼敵軍的前線士兵就有可能拿不到彈藥而潰敗下來……”
那名中國軍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