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4 頁)
業傢俱樂部會員,商定了工人福利計劃中的住房部分。
未來建設部將在各城市建設大量保障房,而這些保障房將由工廠為工人認購,建設部將以成本價賣給各工廠。
這些保障房將採用相對統一的規格,每個工人只能擁有一套。
例如某工人在這個工廠做事,即可在工廠附近的保障房居住,若是工人換了工作,那就將搬遷到另外一個工廠的保障房居住,而原來的那套保障房則轉讓給其他工廠。
工人名義上享有保障房的產權,但買賣權掌握在工廠手中,買家也僅限於企業,企業買去後,將分配給工人居住。而到了工人退休的時候,則可以另外再選一套新的保障房,去世後則政府收回。
這個年代的人口遠沒有後世那麼多,而且夏鈞比較注重城市規劃,街道一般都規劃得比較寬敞,另外未來汽車肯定會大量普及,到時候只要有良好的交通,郊區那點距離也不算什麼,開著車上下班也用了多久。
更何況現在土地是私有的,加上有大量保障房的話,未來的房價肯定不高,到時候人們則會大量自己蓋房,甚至會在郊區蓋出大量別墅,住房問題將不是人們要憂慮的話題。
民政部出臺的這個法案暫時還沒新房子用於施行,所以只能用舊房子先應付著,不過建設部已經拿到了一千萬元,先在各地蓋一些保障房出來。
很快各省商館就組織了大量臨時宣傳人員,這些臨時宣傳人員有到處張貼小廣告,有的則深入到鄉鎮之中進行宣傳。
而到學校宣傳的任務則交給了宣傳部的‘正規部隊’來負責,這些宣傳部的人員一個個口才好,相貌端正,容易讓人產生信任感。
全國各地宣傳人員四出,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拉皮條行動
……
湖北一傢俬立中學內,一個穿著漢服,手拿揚聲器的年輕人正站在學校的校場上,對著下面的學生們說道:“老師們,同學們,很高興與大家見面,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叫張正傑,也是湖北人,同時我也是華東自治三省宣傳部的人員,今天我來到這裡,是想給諸位同學講一個故事,一個關於我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你們的故事。”
下面的師生們看著上面個穿著漢服,頭戴發冠的年輕人,所有人都認真注視著他,傾聽他要說的故事。
“兩年前,我也像大家一樣,也是一箇中學生,只是我那時即將要畢業上大學了。但我家裡很窮,家中僅兩畝田地,卻要供養我上中學,昂貴的學費已經讓我的父母操勞得蒼老得許多。因為家境原因,我猶豫著要不要去上大學,老父老母讓我安心去上學,家裡的事情不用我去操心,但我知道,我若去上了學,父母將更加操勞。當時我一度打算放棄學業,找個活計贍養父母。
但就在這個時,有傳言說去福建上大學,那裡免學費,學校每個月還能給學生補貼,至於是誰說的已經不得而知,而且我也找不到人引薦。很多同學都認為這是騙人的,那個時候腐朽的滿清王朝還統治著中國,誰會相信一個學校竟然給學生補貼呢?
我當時也不信這是真的,但我的母親知道了這個訊息,連夜給我縫好了一雙千層底的新鞋,讓我去建安繼續求學。
於是我就抱著不大的希望,從親戚那裡借了路費就上路了,一路上我被土匪劫了兩次,把我的乾糧都搶走了,好在我在路上碰到了一群去福建的行腳商人,他們把我帶到了建安。當我到達建安的時候,我激動的淚流滿面,因為我在那裡看到一所大學,那裡真的有一所大學。
而且當我進去以後,發現果然如同傳言一般,那所大學不僅免學費,而且還給學生髮放補貼。
那所大學就是現在華東自治三省的華東大學,雖然現在的華東大學已經有近八千名師生,但在我到華東大學的時候,僅僅只有三百多人,那時候學校也簡陋,但我在那裡卻接觸到了先進的教學裝置,我們理工科每個專業都有完備的實驗室。而那時的華東政府,還是一個保安團。
現在的華東自治三省都督夏鈞,就是我們的校長,也是保安團的領袖,當時他一邊對抗滿清政府,一邊對我們說:“要想復興中華,首先得復興民族主義,他給我們每個人都發了一身漢服,也就是我身上穿的這種,並且鼓勵我們留長髮,恢復我漢人衣冠。另外他還說,除了恢復民族思想,想要復興中華,還得努力發展教育,努力興辦實業,不管是教育救國還是實業救國都一樣重要,一樣也不能丟下。”
“我記得當時去的時候,在建安僅有一家造紙廠和一家紡織廠,可接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