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第2/4 頁)
舊沒有任何改觀。
世界兩大超級大國,中國和美國都陷入經濟冰點,美國總統胡佛被美國人譽為‘飢餓總統’。
由於美國沒有失業救助法案,失業群體被餓得吃不飽飯。
而中華帝國內閣首輔遊正斌則被譽為是‘拖拉機首輔’,以此來諷刺他的決策效率低下,到現在還未拿出一個具體的方案。
就在1933年5月,中華帝國已經內部草擬了新內閣名單。
——————
八千字大章,一萬三更新完畢
第一卷 第404章 以工代賑
第404章 以工代賑
1933年6月,遊正斌就兩年多來無法解決經濟危機的責問,向中華帝國皇帝謝罪下臺,同時帝國內閣次輔陶成章也在這時退休了。
此時國民強烈呼籲帝國應該找一個能夠帶領國民走出經濟危機困境的內閣首輔,夏鈞為此在電視上表示,將順應民意,組建一個強力的內閣,以應對當前帝國所面臨的困境。
“我們國家,是一個缺乏資本經驗的國家,而美國經濟此時也持續蕭條,我們沒有任何一個可借鑑的經驗。但我相信,經濟蕭條不會一直持續,只要我們肯放手改革,經濟必然可以重新恢復。”夏鈞在電視講話中說道:“這次經濟危機,即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一定能夠率先挺過去。”
夏鈞的講話大大鼓舞了國民士氣。
新內閣名單很快就公佈了出來,閻錫山就任內閣首輔,翰林院大學士馬寅初就任內閣次輔,二人主抓經濟政策。
這一新內閣,後被稱之為‘閻馬內閣’。
閻錫山與馬寅初上臺主政後,當即呼籲國民支援內閣進行大膽改革,大膽試驗,以走出經濟危機的困境。
閻馬內閣首先出臺了‘以工代賑’的政策。
“帝國在該政策施行後,將大量增加工程建設數量,同時逐步減少基礎生活物資供應,並將在工程全面開工後,停止大部分失業群體的基礎生活物資供應……”
這個政策一出臺,頓時引起了一些騷動,但騷動不大。雖然帝國停止供應基礎生活物資,但出臺了以工代賑的政策,只要到工地幹活,不僅能保障衣食,還能賺到一定數額的工錢。
習慣了失業救助政策的國人,一時有些不好適應,但並非所有人都需要這個基礎供應保障。
只有那些實在是在經濟崩潰中損失慘重得沒錢的人,但政府拿出了以工代賑的政策。
這種以工代賑政策,迅速被第三世界聯盟成員國所採用,都紛紛上馬了以工代賑政策。
中華帝國中央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以工代賑工程,這些工程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礦山建設為主。
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開設了近三千多個大小不等的以工代賑專案,遍佈全國各省各地。
同時閻馬內閣決定貶值亞元,這一政策馬上得到了那些被債務困擾的國民的支援,因為主流輿論說,貨幣貶值了,國民收入就會增加,從而減輕國民的債務。
但事實上,貶值亞元是一種新的政府加強國企壟斷的政策,因為貶值了亞元,也就是要加印票子。
票子多印了給誰用?
自然是國家用,那也就等於是直接從所有國民口袋裡掏錢,從而來建設那些以工代賑工程。
亞聯儲的印鈔機再次馬力全開,一卷卷新票子就這麼印了出來。
然後投入到那些政府建設的工程之中,這些工程多數是由華東集團經手。
大量的爛尾工程被政府重新啟動,接著建設下去。
同時國內的礦山進入全面建設狀態,雖然這些礦區建設起來了,但卻並非是出於經濟層面考慮,而是為了戰爭而考慮的,所以這些礦區建設起來之後,並未馬上進行開採。
同時帝國加強了西部地區的交通設施建設,特別是通往俄國的。
俄國等第三世界成員國也進行了‘以工代賑’政策,俄國也十分奇怪的迅速上馬了很多以工代賑工程。
以工代賑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施行下去,俄國的以工代賑工程是中華帝國搞的,中華帝國要將俄國打造成為一個原材料供應基地,自然要建設礦區和礦區鐵路,因此中華帝國在經濟蕭條期間就已經將要建設的工程完全計劃出來了。
俄國的基礎生活物資供應很快就完全斷掉了,沒飯吃的俄國人,走投無路之下,只能前往工程建設點工作,工資水平極低,但不幹活就沒飯吃。
俄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