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大平原上充分發揮八旗騎兵的野戰優勢,疾趨北京,形勢對李自成起義軍將會更加嚴峻。因為向陝西的退路很容易被截斷,李自成軍就會被包圍在北京。與前三次北京保衛戰中的明軍不同,李自成內無糧草,外無各路勤王軍隊,難以固守北京,形勢將會比山海關戰役嚴重得多,結局很可能是起義軍全軍覆沒。
由此看來吳三桂的叛投清朝,對李自成來說其實是幸事。清軍因吳三桂降清而變更了迂迴包抄李自成的原定方略,改從山海關進攻,對起義軍的作戰打成了擊潰戰,使李自成得以保全相當兵力。據彭孫貽的《流寇志》記載,在山海關一戰後,李自成尚有兵馬數萬,退往陝西。只是隨後李自成接二連三地失策,才最終斷送了起義軍。
皇室後裔確認雍正系篡奪皇位
張星海
有關雍正(胤)繼位的問題,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謎案之一。一種觀點認為,康熙欽定雍正,雍正合法繼承了皇位。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雍正是篡位,在康熙病逝前後,雍正精心策劃了篡位陰謀,篡奪了皇位。近日,上海學者金恆源(愛新覺羅·恆源)在《史林》雜誌上撰文指出,根據對有關史料的重新解讀,發現兩份滿文《康熙遺詔》中均無由皇四子繼位的明確記載;所謂“八人同受面諭”是雍正後來的偽作;現存“遺詔”也是大臣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偽造。
此前的合法繼位派學者認為,康熙臨終前召見了八位年齡在三十歲以上的皇子和大臣隆科多,下達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的遺命,這些史事應該是真實的。康熙病危時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親自祭祀,這就有了特殊意味。康熙在召見幾個皇子時,下旨讓雍正從天壇趕到康熙寢宮,顯然是要把皇位交給他。另外,在皇子們還在世時,雍正不可能編造康熙召見皇子們的事,否則他們一定會把真相揭露出來,可至今沒有發現這方面的檔案材料。那麼,康熙臨終前是否接見了八位大臣,並真的頒佈了一份遺詔嗎?
兩份滿文《康熙遺詔》中均無由皇四子繼位的明確記載。
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著名清史專家王鍾翰曾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滿文《康熙遺詔》進行考證,王鍾翰證實,原件是殘缺的。在這份滿文的《康熙遺詔》原件中,並沒有“皇四子……繼位”的內容。也沒有“雍親王皇四子胤人品貴重”這最重要的一句話。
前幾年,臺灣學界宣佈又發現了一份康熙親筆遺詔,詔書中明確記載著“傳位於皇四子”的內容。臺灣中科院史語所精通滿文的清史專家李學智,對原件進行了考證。據李學智的判斷,目前所見的所謂《康熙遺詔》,全部是康熙去世三日後,由胤偽造的。李學智指出,在偽造遺詔的過程中,首先存在著隆科多“票擬”(即起草)遺詔的事實。
“八人同受面諭”應系雍正事後偽造
認為雍正是合法繼位的學者認為,康熙去世前曾對八位大臣面諭,皇位由皇四子繼承。那麼這裡的“八人同受面諭”是確有其事,還是雍正事後編造的?
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據史料記載,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九點左右“賓天”的,而在臨終這一天的凌晨一至三點間“急召”胤。而胤到達暢春園之前的上午七點左右,康熙已將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宮,宣佈了“皇四子人品貴重……著繼皇帝位”的決定。但這些都是雍正在當了皇帝七年之後,才突然舉出的證據。金恆源認為,如果確實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當天上午當眾宣佈“四阿哥繼位”一事,以胤的一貫為人和即位合法性鬥爭的慘烈程度,胤斷無可能把如此重要的資訊拖延到七年以後再作宣佈。所以,答案只有一個,“八人同受面諭”一說完全是雍正、張廷玉等人編造的偽證。
胤、隆科多陰謀勾結的證據
金恆源在文章中指出,就在十日胤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胤竟一日“三次派遣護衛、太監等”進駐康熙所在的暢春園,此後每日不斷派遣護衛進駐該園。在康熙已經正式宣佈“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的情況下,胤仍可以每日派人進駐暢春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隆科多任九門提督,專門衛戍京師。這裡面若無隆科多的支援,絕無成功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聖祖實錄》中,對胤每日“三次派遣護衛”進駐暢春園,用的是“候請聖安”,而到乾隆修撰《世宗實錄》時,卻將“候請聖安”改為“恭請聖安”。一字之改,充分暴露出胤、隆科多等人的陰謀伎倆。
胤、隆科多聯手控制住暢春園,顯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