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頁)
月,山東曾受中原局領導,劉少奇對山東的情況有所瞭解,因此,羅榮桓等建議由他到山東來檢查工作。這時,恰好劉少奇要返回延安,準備參加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
1941年2月4日,毛澤東致電在蘇北的劉少奇,指出:山東“發生爭論為時已久……你經過山東時請加考查予以解決”。同時,毛澤東在電報中還對山東領導幹部的配備提出了初步設想。
3月3日,中央書記處又就解決山東領導問題分別給劉少奇、山東分局、115師和山東縱隊發出電報。在給劉少奇的電報中系統地介紹了山東情況和意見分歧的來龍去脈。在給山東分局、115師和山東縱隊的電報中,中央分別要求各自多做自我批評,求得團結和統一。
3月18日,劉少奇(當時化名胡服)及隨從人員從蘇北阜寧單家港啟程。教導5旅13團團長周長勝率部護送他們穿越日偽軍的數道封鎖線,115師派教導2旅旅長曾國華率部隊到隴海路以南迎接。
4月10日,劉少奇一行到達山東分局和115師駐地臨沐縣朱樊村。由於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會期已經臨近,所以,劉少奇一落腳就找朱瑞等山東黨政軍負責人,瞭解各方面的情況,115師的兩位領導羅榮桓和陳光與劉少奇談了一天一夜,彙報了山東地區的敵我友三角鬥爭形勢,陳述了對山東工作的意見。
劉少奇不但與許多幹部深入地交談,而且查閱了大量材料,並從當地其他幹部和群眾中直接瞭解了很多情況。在掌握了全面情況以後,他先召集山東分局委員(朱瑞、羅榮桓、陳光、黎玉)以及肖華、陳士榘,開了一次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劉少奇首先肯定了抗戰以來山東工作的主要成績:建立和發展了抗日武裝,給日偽以重大打擊,建立了根據地與游擊區,發展了大批黨員,訓練了一批幹部,初步組織了基本群眾,並派兵增援了新四軍,由此使共產黨在山東站穩了腳跟,造成了長期堅持山東抗戰的條件。同時,他也指出共產黨山東領導層在工作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主要是未能完成中央1939年11月提出的“應爭取我們力量在各方面的優勢”的任務。而事實上,在山東的各種力量的座次排列中,共產黨、八路軍的力量只是位居第三,1940年反“掃蕩”鬥爭的結果就說明了這一點。劉少奇分析了山東的三角鬥爭的形勢,認為:“力量對比為敵佔優勢,頑軍次之,而我則處於第三……山東敵友我是處於一種極複雜的長期三角鬥爭的局面中,誰也不能很快解決問題。”
劉少奇認為,山東八路軍之所以未能取得優勢,除客觀原因之外,在山東工作中也存在著許多缺點和錯誤。他指出:開始由於缺乏明確、堅定、獨立自主地發動組織群眾爭取山東抗戰領導地位的戰略思想,失去了一些建立根據地、爭取戰略要點的有利時機。而115師進入山東又比較晚,故未能迅速取得優勢。而有些同志“對山東形勢的估計常是陷於過分樂觀,以為自己已有優勢,已有領導權,對形勢可能的惡化及困難則估計不足”。在反對頑固派的鬥爭中,缺乏堅定的方針與切實的部署,在執行統戰政策上,過於信任中間力量,讓他們在我們根據地內組織“抗敵自衛軍”,而我們自己的地方武裝,卻沒有普遍地發展起來。
劉少奇還指出,在黨的幹部中,階級觀念、群眾觀念薄弱,減租減息沒有真正開展起來,群眾的生活沒有得到改善。他認為這是廣大群眾未能真正充分發動與組織起來的根本原因。
此外,劉少奇還指出山東在鋤奸政策上犯有嚴重錯誤,這主要是指前一段時間的“肅託”,黨記憶體在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空談主義及黨八股作風等。
劉少奇提出,今後“總的任務是繼續堅持山東的抗戰,完全鞏固各根據地,加強游擊區,在三角鬥爭中求得有利於我之若干轉變,加強與聚集我之力量,以便迎接國際國內的偉大事變。”
劉少奇在座談會上的講話得到了在場的全體人員的贊成。
座談會後,召開了一次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軍政委員會聯席會議,討論決定了山東工作的戰略方針、部署問題。不久,遵照劉少奇的指示,又召開了分局委員會議,分局各位負責人彼此思想見了面,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朱瑞代表分局按照劉少奇講話的精神作了《抗戰四年來山東黨工作與今後任務》的報告,分局就此報告作出了決議,隨即在中國共產黨山東各級黨組織中進行了普遍和深入的傳達。
劉少奇來到山東,指導分局形成這一決議,對山東軍民勝利渡過抗戰的艱苦階段,推動山東工作的轉變起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