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起上書,給自己封了個“安漢公”的名號,宣揚自己的所謂“安漢”之功和忠於漢室之誠。
當時,王莽的姑姑(元后)作為漢室的代表與化身臨朝稱制。在表面上王莽仍然維護元后的崇高地位和無上權力,每有重大決策,一律由元后下詔宣佈。他還利用各種阿諛逢迎的手段來討好元后,以表示自己對漢室的忠心。
為了控制宮闈,王莽決計讓自己13歲的女兒做年僅11歲的漢平帝的皇后,但在表面上,他卻一再阻撓推辭。為了表示自己謀國的大公和至誠,他在事情已經確定下來的情況下,又假惺惺地上書元后,建議多采外姓少女充後宮、廣子嗣,使漢統博厚。
王莽極力把自己打扮成輔政的一代名臣周公。元始五年(公元5年),漢平帝生病,王莽模仿周公,“作策請命於泰畤,戴璧秉圭,願以身代”,並且還鄭重其事地“藏策金縢,置於前殿”。但就在這一年的十二月八日,他用毒酒害死了漢平帝。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翟義起兵反莽。惶惶不安的王莽抱著年僅四歲的小皇帝孺子嬰“告禱郊廟”,又仿周公《大誥》作策頒行天下,“諭以攝位當反政孺子之意”,欺騙天下。
就在正式宣佈代漢的前一天,王莽還上奏元后,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學習周公,一旦孺子嬰長大成人,自己就交權還政,退居臣位。但第二天一早,他就通知元后說,他要從“假皇帝”變為真皇帝,隨即正式頒佈了即天子位的詔書。最虛偽而可笑的是,在登基大典上,他還淚水漣漣地拉著孺子嬰的手,哭訴自己的哀情:“昔周公攝位,終得復子明辟。今予獨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他把自己的篡國,說成是上迫於天威,下迫於民意,不敢不為,不得不為。其奸詐、無恥,真是登峰造極,無以復加。
王莽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欺世盜名的謊言編織的一生。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能把親生母親、親生子女當成政治投機的工具。他的虛偽、無恥和姦詐並不僅僅是其個人品質的惡劣,更是統治階級各種醜惡本質的集中體現。漢代統治者大力提倡封建道德,本來是為了鞏固其統治,但王莽把謊言描繪上道德的面孔,就把道德變成了推翻漢朝統治的武器,這本身就是對封建道德謊言本質的絕妙諷刺。
其實,歷史上像王莽這樣把謊言描繪出道德的面孔而欺矇天下的,東西方歷史上都有過,只是謊言的面孔不同而已。
一、謊言,美好生活的滋補品
在第一章中,我們說過人生離不開謊言,因為社會進入文明化的執行機制後,謊言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生活中,在有些情況下,就會出現一些必然的謊言。也就是說,有些時候,你不能不說謊。在一些非常時刻,甚至只能說謊,事情才能夠更為完滿。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說,它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某醫院的一個病房裡,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間外有一棵樹,樹葉被秋風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來。那位病人望著落葉蕭蕭、悽風苦雨,身體狀況也隨之每況愈下。她想,當樹葉全部掉完時,她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被這樣的悲泣深深打動了,他用畫的樹葉去裝飾那位病人病房外的樹枝,使那位瀕臨死亡的女病人堅強地活了下來。
作為小說,可能有點誇張,但在現實生活中,類似於這樣的事例應當是不少的。這種謊言,就是生活中必要的謊言。沒有這個謊言,那位女病人就會死去,要救活她,只能製造謊言。
在醫療上,這種謊言是最多的。
作為醫生,對患者故意說謊,有時就是他們職業道德的一部分。比如對一個已被確診為肝癌晚期的病人,醫生就不能將真相告訴病人。“什麼病?”“肝炎,有些嚴重。不過,你配合治療,很快會好的。”這就是在撒謊,但這種謊言是必要的。
有的病人雖然患的不是晚期肝癌,是其他危及生命的病,再治也不可能起死回生了,醫生同樣也不能對病人說:“你根本沒有希望了,就等著死吧!”這樣的一句真話,還沒有一萬句謊言來得必要。
同樣,作為病人的親友,在去探望病人時,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幾天了,但也要與醫生配合,把謊撒下去,讓病人滿懷信心地接受治療。因為生命本身有時會創造奇蹟。即使沒有奇蹟出現,讓病人充滿希望地多活兩天也是一種人道精神的表現。這個時候,你不撒謊,還能怎麼辦?
筆者曾經當過八年中學教師,多少萬遍地教育學生要誠實,但對學生,我本人有時卻不得不說謊。有一個學生在初二時曾拿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