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礎硬體設施建設的合同,一類是長期服務與管
理合同,MAIN、Bechtel、Brown & Root、Halliburton、Stone & Webster 等美國各類公司
將在未來幾十年都會賺得盆滿缽滿。
帕金還想到了更遠的前景,保護阿拉伯半島所產生的巨大產業鏈。美國軍事基地建設,國防
工業合同和其它相關的一切活動的合同,還包括更加龐大的管理與服務合同。而這一切又會
產生新一波的工程建設合同,諸如軍用機場、導彈基地、人員培訓中心等所有與之相關的項
目。
帕金的目標是,不僅要讓石油美元絕大部分流回美國,還要使這筆鉅款所產生的利息收益全
部花在美國公司身上。
沙特人會對這樣“現代化”的工業基礎設施和城市市容倍感驕傲,其它歐佩克國家將豔羨沙特
如此迅速地變成了一個“現代國家”,然後這一套計劃將被用於其它國家。
帕金的出色計劃和遊說能力令幕後大老闆非常滿意,在這樣一個大計劃之下,基辛格博士於
1974 年來到沙特,最終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針。
脫離了金本位庇護之下的風雨飄搖中的美元終於找到了石油這個避難所。
8。 里根:離心臟僅一毫米的子彈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儘管在世界範圍內,金本位已經被全面廢除,除了瑞士金法郎等極少數國家,黃金與紙幣已
經全然沒有任何聯絡,但是最讓國際銀行家吃不香睡不好的還是黃金的價格在整個70 年代的
持續上漲,防止金本位復辟乃是國際銀行家最高優先順序的工作。
。onefx/bbs
1975 年1 月1 日,為了向世人展現黃金不過是一種普通金屬,增加人們對純紙幣美元的信心,
美國政府決定解除對美國人民實行了長達40 年的黃金持有禁令。其它國家對黃金則採取課以
重稅的辦法來減少人民對黃金的需求,有的甚至徵收高達50%的黃金增值稅(Value Added
Tax)。美國人在黃金消失了40 年後, 已經對黃金非常生疏了,再加上購買的繁瑣與不便,
黃金解禁並沒有產生預想的緊張局面,國際銀行家終於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當後來的美聯儲
主席保羅。沃爾克看到前中央銀行家約翰。埃克斯特手中玩弄的金幣時,不禁好奇地問道:“約
翰,你的金幣是從哪裡買的?”
歐內斯特。威爾克在《為什麼要黃金》一書中點出了國際銀行家打壓黃金的實質:
“從1975 年開始,美國在IMF 的主要成員國的配合下開始了‘打壓’世界黃金市場的征途。打
壓黃金價格的目的在於使主要國家的人民信服紙幣比黃金更好。成功(控制黃金價格)的操
作,將確保超量發行紙幣的過程能夠無限進行下去。”
經濟學家們也異口同聲地認為在失去政府官方的購買需求之後,黃金會被證明是一種幾乎沒
有什麼價值的東西。有些人甚至認為25 美元一盎司才是黃金的“內在價值”。
1975 年8 月,為了進一步消除黃金的影響力,美國和西方工業國決定各國的黃金儲備量不再
增加,而IMF 的黃金需要拋售5000 萬盎司來壓低金價。但是黃金價格依舊堅挺,並在1979
年9 月衝到了430 美元一盎司,此時的金價比起1971 年布雷頓體系解體時的價格已經上漲了
十幾倍。
美國財政部於1975 年1 月開始第一次拍賣黃金,後來從30 萬盎司的拍賣量增加到75 萬盎司,
仍然難以抵擋黃金的買盤。只有當財政部1978 年11 月宣佈空前的150 萬盎司的拍賣量時,
市場價格才少許回落。到1979 年10 月16 日,美國財政部終於撐不住了,宣佈定期拍賣改為
“意外”拍賣。
400 美元的黃金價格被普遍認為合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