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身。
股票市場玩的就是信心二字,大規模做空股指期貨必然導致股票市場崩盤,這一點已經在
1987 年10 月的紐約股市暴跌中得到有效驗證。
80 年代日本的經濟騰飛使日本人多少產生了一股目空四海的優越感。當日本股票價格高到沒
有一位理智的西方評論家能夠理解的程度時,日本人仍然有大量理由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一名當時在日本的美國投資專家這樣說道:“在這裡有一種日本股市不可能下跌的信念,在
87、88 年,甚至89 年時仍然是這樣。他們覺得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東西存在於他們的(股票)
市場中,存在於整個日本民族之中,這種特殊的東西能夠使日本違背所有存在於世界各地的
規律。”
在東京的股票市場上,保險公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者。當國際銀行家們派出的摩根斯坦
利和所羅門兄弟公司等一批投資銀行作為主要突擊力量深入日本時,他們手握大量現金四處
尋找潛在的目標,他們的公文包裡塞滿了“股指認沽期權”(Stock Index Put Option) 這
種當時在日本聞所未聞的金融新產品。日本的保險公司正是對此頗有興趣的一幫人,在日本
人看來,這些美國人必定是腦子裡進了水,用大量現金去買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日本股市暴跌
的可能,結果日本保險業爽快地承諾下來。雙方賭的就是日經指數的走向,如果指數下跌,
美國人賺錢,日本人賠錢,如果指數上升,情況正好反過來。
可能連日本的大藏省也無法統計到底有多少這樣的金融衍生合同在股市暴跌之前成交,這種
無人察覺的“金融病毒”,在一個幾乎沒有監管的、秘密的、類似櫃檯交易的地下市場上,在
一片繁榮的虛幻中蓬蓬勃勃地迅速蔓延著。
1989 年12 月29 日,日本股市達到了歷史巔峰,日經指數衝到了38915 點,大批的股指沽空
期權終於開始發威。日經指數頓挫。1990 年1 月12 日,美國人使出了殺手鐧,美國交易所
突然出現“日經指數認沽權證”(Nikkei Put Warrants) 這一新的金融產品,高盛公司從
日本保險業手中買到的股指期權被轉賣給丹麥王國,丹麥王國將其賣給權證的購買者,並承
諾在日經指數走低時支付收益給“日經指數認沽權證”的擁有者。丹麥王國在這裡只是讓高盛
公司借用一下她的信譽,對高盛手中的日經指數期權銷售起著超級加強的作用。該權證立刻
。onefx/bbs
在美國熱賣,大量美國投資銀行紛紛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勁了,“日經指數認沽權證”
上市熱銷不到一個月就全面土崩瓦解了。
股票市場的崩潰率先波及到日本的銀行業和保險業,最終是製造業。日本的製造業從前可以
在股票市場上以比美國競爭對手至少便宜一半的成本籌集資金,這一切都隨著股票市場的低
迷而成為昨日黃花。
從1990 年算起,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十幾年的衰退,日本股市暴跌了70%,房地產連續14
年下跌。在《金融戰敗》一書中,作者吉川元忠認為就財富損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 年金
融戰敗的後果幾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後果相當。
威廉。恩格在評價日本在金融的潰敗時是這樣說的: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美國從前的敵人…… 日本更加忠實和積極地支援里根時代的財政赤
字和鉅額花銷的政策了。甚至連德國都不曾那樣對華盛頓的要求無條件的滿足過。而在日本
人看來,東京忠誠和慷慨地購買美國國債、房地產和其它資產,最終換來的報償竟是世界歷
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金融災難。” '8。14'
2006 年夏,美國新任財政部長保爾森訪華,當聽到他熱情洋溢地“祝中國成功”時,人們背後
不禁冒出絲絲寒氣。不知他的前任貝克當年拉著日本首相中曾根的手時,是不是也說過同樣
的話。
5。 索羅斯:國際銀行家的金融駭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