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如此龐大的資金,其背後實力強大
的秘密金融帝國起著決定性作用。
7。 亞洲貨幣絞殺戰
90 年代初,倫敦…華爾街軸心在東面戰線上,重挫了日本經濟咄咄逼人的勢頭,在西面戰線
上,打垮了東歐和蘇聯的經濟,德法的歐洲統一貨幣的夢想也隨著索羅斯的攪局而暫時擱淺,
拉美和非洲早已是囊中之物,志得意滿之下,環顧四海之內,唯有瞧著蒸蒸日上的東南亞地
區的“亞洲經濟模式”越來越不順眼。這種政府主導經濟發展大政方針,國家集中資源重點突
破關鍵性領域,以出口為導向,人民高儲蓄,為主要特色的發展模式,從70 年代開始,在東
南亞地區迅速流行開來,其執行的效果是,各國經濟空前繁榮,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平均教育水平穩步提升,絕對貧困人數快速下降。這種完全背離了“華盛頓共識”所極力推銷
的“自由市場經濟”的替代模式,正日益吸引著其它發展中國家的興趣,嚴重阻撓了國際銀行
家制定的“有控制的解體”這一基本戰略方針。
發動一場亞洲貨幣絞殺戰旨在達到的主要戰略目的是:敲碎“亞洲發展模式”這個招牌,讓亞
洲貨幣對美元嚴重貶值,既壓低了美國的進口價格以便於操控通貨膨脹率,又可將亞洲國家
的核心資產賤價拋售給歐美公司,加快“有控制的解體”的執行進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
的,那就是刺激亞洲國家對美元的需求。對經歷過金融風暴的亞洲國家來說,美元儲備在關
鍵時刻是何等“寶貴”,慘痛的教訓會讓他們永遠不敢動拋棄美元儲備的念頭。
1994 年12 月,格魯曼的大作“亞洲奇蹟的迷思”(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一文發
表在《外交事務》上,文章預言亞洲經濟必然會撞上高牆。文章所指出的如亞洲國家對生產
率提高的投資普遍不足,僅靠擴大規模終會有其極限等觀點,當然都有道理。但問題是亞洲
國家的起點普遍很低,發展的關鍵在於因地致宜,因時致宜,因勢利導,揚長避短。這些問
題本身也是這些國家快速上升勢頭中出現的自然現象,完全可能在發展過程中良性地得以解
決。從格魯曼文章的效果來看,其作用相當於亞洲貨幣絞殺戰的訊號彈。
。onefx/bbs
國際銀行家的目標首先鎖定在泰國身上。
時代週刊曾採訪過一名曾直接導致泰銖狂貶的金融駭客,他的描述殘酷而又真實,“我們就
像狼群站在高高的山脊之上,俯視著一群麋鹿。泰國的經濟看起來與其說是一頭亞洲的小老
虎,不如說更像一隻受傷的獵物。我們選擇病弱的(進行獵殺),是為了保持鹿群整體上更健
康。”
1994 年以來,在人民幣和日元貶值的上下擠壓之下,泰國出口已顯疲弱,而與美元掛鉤的泰
銖又被強勢美元拖到了極為空虛的程度,危機已然成形。在出口下降的同時,大量外來的熱
錢持續湧入,不斷推高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價格。與此同時,泰國的外匯儲備雖然有380 億美
元之多,但其外債總額更高達1060 億美元,從1996 年起,泰國淨流出的資金相當於其GDP
的8%。為對付通貨膨脹,泰國銀行不得不提高利率,這一措施,更使深陷債務的泰國的處境
雪上加霜。
泰國只有一條出路了,那就是主動迅速地讓泰銖貶值。國際銀行家們估算,其損失主要在於
美元債務變得更加昂貴,外匯儲備會減少100 億美元左右,但這種損失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
對其果斷應對的肯定而得到迅速恢復。但是金融駭客們斷定泰國政府必會拼死一戰,力保泰
銖,決不會束手就擒的。
後來情況的發展果然證明了金融駭客的判斷非常準確。與當年對付日本的情況不同,日本有
著極其雄厚的金融實力和外匯存底,直接打擊日本貨幣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國際銀行家採
用新的金融衍生工具武器,採取了時間上的“遠距離”和“超視距”打擊,其效果恰如以二戰期
間新的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