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負,如此果斷堅毅的心志,再加上美國人民的熱愛和世界各國的敬仰,肯尼迪豈是願做“傀
儡”的人物?!
當肯尼迪越來越強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願來運作這個國家時,他就必然與他背後的強大
而無形的統治精英集團產生尖銳的衝突。當衝突的焦點涉及到國際銀行家最核心最敏感的問
題- 貨幣發行權的時候,肯尼迪也許並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號總統令(Executive Order)
'7。3',著令美國財政部“以財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 銀錠、銀幣和標準白
銀美元銀幣(Silver Dollar)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Silver Certificate)”,並立刻進
入貨幣流通。肯尼迪的意圖十分明顯,從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幣發行權!如果
該計劃最終得以實施,美國政府將逐步擺脫必須從美聯儲“借錢”並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謬境
地,並且以白銀為支撐的貨幣不是“透支未來”的債務貨幣,而是基於人們已有勞動成果的“誠
實貨幣”。“白銀券”的流通將逐漸降低美聯儲發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
通度, 很可能最終迫使美聯儲銀行破產。
。onefx/bbs
如果失去控制貨幣發行的權力,國際銀行家對美國這個最大的財富創造國將失去大部分影響
力,這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要搞清楚11110號總統令的由來和意義,我們必須從白銀美元在美國的幾起幾落說起。
2。 白銀美元的的歷史地位
白銀在美國成為合法貨幣始於1792年的《1792年鑄幣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
該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一美元包含純銀24。1 克,金銀比價1比15。美元作為
美國貨幣最基準的度量衡是基於白銀之上的。此後美國長期保持金銀貨幣雙軌制。'7。4'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鑄幣法案》'7。5'在歐洲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壓力下,廢除
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了單一的金本位,由於羅斯切爾德家族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的黃金
礦產和黃金供應,他們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貨幣供應。白銀的產地比黃金更為分散,產
量和供應量也大得多,控制起來難度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後,羅斯切爾德家族先後脅
迫歐洲大部分國家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完全的金本位。美國也是這個總體步驟中的一
步。這個法案在美國西部產銀州激起了強烈反對,人們稱這個法案為“1873年惡法”
(Crime of 1873),隨後產生了轟轟烈烈的支援白銀的民間草根運動。
美國國會為了平衡紐約地區歐洲勢力背景的銀行家的影響力,又透過了《1878年布蘭德
-埃勒森法案》'7。6',要求美國財政部必須每月購買價值200到400萬美元的白銀,金
銀比價重新設定為1比16。銀幣與金幣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於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
債務。和“黃金券”一樣,財政部同樣發行“白銀券”,一美元的“白銀券”直接對應一美元的
銀幣,以便於流通。
後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謝爾曼白銀採購法》'7。7' 所取代,
新法案增加了財政部必須購買白銀的數量, 在以前的基礎上, 財政部必須每月增加450
萬盎司的購買量。
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美聯儲券”(Federal Reserve Note) 開始發行,到192
9年大衰退時,“美聯儲券”已經逐漸佔有貨幣流通的主要份額。到1933年時,“美聯儲
券”仍能兌換等價黃金。
在1933年時,在貨幣流通領域中還有“黃金券”(Gold Certificate)和“美國政府券”。
“美國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