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學,1902 年威爾遜能夠順利當上普林斯頓的校長就是財大氣粗的道奇鼎力相助的結
果。有了這一層不淺的關係,道奇在銀行家們的策劃下開始在華爾街放風說威爾遜是一塊當
總統的料。
一個上任才幾年的校長突然被人捧為是總統的料,一陣竊喜也是人之常情。當然被捧紅總是
要付代價的,威爾遜開始背地裡和華爾街黏糊起來。果然,威爾遜很快在華爾街大佬們的扶
。onefx/bbs
持下,於1910 年當選新澤西州的州長。
公開的場合下,威爾遜仍然義正詞嚴地抨擊華爾街金融壟斷,私下裡也明白他的地位和政治
前途完全要依賴銀行家的勢力。銀行家們對威爾遜的抨擊出奇地容忍和剋制,雙方保持了一
種微妙而不可言傳的默契。
正當威爾遜聲譽日隆的時候,銀行家正緊鑼密鼓地為他籌措競選總統的經費。道奇在紐約百
老匯大道42 號設立了為威爾遜籌款的辦公室,並建立了銀行賬戶,道奇捐上第一張1000 美
元的支票。很快,道奇透過直郵的方式,迅速在銀行家的圈子裡徵集到了大筆經費,其中三
分之二的經費來源於7 個華爾街銀行家。'注:3。7'
威爾遜在獲得總統競選提名後,難耐激動的心情,他在給道奇的信中說“真是無法想象我的
高興”。自此,威爾遜已經完全撲進了銀行家的懷抱。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的威爾遜寄託著民
主黨的莫大希望,失去總統寶座多年的民主黨對權力的飢渴和威爾遜一樣強烈。
威爾遜挑戰的是現任總統塔夫特,與當時在全國範圍內還名不見經傳的威爾遜相比,塔夫特
擁有很大的優勢。正當躊躇滿志準備著就任第二屆總統的塔夫特表示不準備對奧利奇法案開
綠燈時,一件前所未見的怪事發生了,塔夫特的前任總統老羅斯福突然橫刀殺出,居然又要
參加總統競選,對於老羅斯福自己挑選的接班人和同是共和黨的塔夫特而言,真是天大的噩
耗。當年老羅斯福迫使北方證券解體而名聲大噪,享有反壟斷決不手軟的勝譽,他的突然出
現將會嚴重侵蝕塔夫特的選票。
事實上,三個競選人背後全都是銀行家在支援,只不過在三個人中間暗地偏向最具可控制性
的威爾遜罷了。在華爾街的安排下,老羅斯福果然“不小心”重創塔夫特,使得威爾遜順利當
選。這一幕和1992 年老布什被佩裡搶走大量選票而意外地敗於新手克林頓有異曲同工之妙。
6。 B 計劃
銀行巨頭們在哲基爾(Jekyll)島的策劃十分機密,出於嚴謹的職業本能,他們準備了兩份計
劃。第一份就是由奧利奇(Nelson Aldrich)參議員主持的計劃,負責佯攻,以便吸引反對
派的火力,共和黨是奧利奇計劃的支持者。另一份被稱為“B 計劃”的方案才是真正的主攻方
向,這就是後來的美聯儲法案,民主黨是主要推動力量。其實這兩份計劃並無本質區別,只
是措辭有所不同而已。
總統大選也是圍繞這個核心目標而展開的。奧利奇參議員和華爾街的關係是盡人皆知的事,
在當時全國普遍強烈的反華爾街的氛圍中,他所提出的金融改革法案必然失敗。而遠離權力
中心已有多年的民主黨,一直扮演著強烈批評金融壟斷的角色,再加上形象清新的威爾遜,
這一切使得民主黨所支援的美聯儲法案有著更大的機會被接受。1907 年的危機設計巧妙地達
成了金融體制必須改革的兩黨共識,“順應”了民意,此時銀行家們犧牲共和黨,而成全民主
黨就成為邏輯上的必然。
為了進一步迷惑公眾,銀行家們使出了讓實際上是支援同一內容,不同版本的兩派互相攻擊
。onefx/bbs
的高招。奧利奇參議員率先發難,他嚴詞厲色地指責民主黨的提案對銀行懷有敵意,而且不
利於zf。他宣稱一切背離金本位的法定貨幣政策都是對銀行家的嚴重挑戰。國家(Nation)
雜誌在1913 年10 月23 日指出:“奧利奇先生所反對的沒有黃金支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