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法操縱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並將分散於12 個美
聯儲地區銀行的權力集中到美聯儲紐約銀行手中。美聯儲系統表面上允許各地12 家聯儲銀行
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制定各自的貼現率和商業票據抵押政策,換句話說,各地聯儲董事會有
權決定何種商業票據可以作為抵押而獲得何種貼現率。到1917 年,至少13 種不同類別的商
業票據抵押準則被建立起來。'4。7'
但是,由於戰爭,美聯儲紐約銀行事實上只將迅速增加的國債作為抵押票據,由於國債數額
遠遠大於其它商業票據的總和,並且增長迅猛,很快就將美聯儲其它地區銀行的票據抵押政
策邊緣化,在斯特朗控制下的“公開市場操作”,很快就將國債確定為主要和唯一的抵押票據,
從而全面控制了整個美聯儲系統。
由於資助歐洲戰爭的大規模的債券發售,使得美國貨幣流通量巨減,中央銀行的威力開始顯
現出來。美國政府開始海量增加國債,美聯儲也以驚人的胃口吃進,鉅額的美聯儲券(Federal
Reserve Note)如江河決堤一般撲向了流通領域,彌補了歐洲戰爭債券所導致的貨幣緊縮。
代價是美國國債的直線上升,結果僅美聯儲開始全速運作的短短4 年中(1916 年到1920 年),
美國的國債就由10 億美元暴漲25 倍到250 億美元'4。8',所有的國債都是用美國人民的未來
納稅作為抵押,結果是在戰爭中,銀行家們爆賺其錢,而人民卻出錢、出力和流血。
3。 “為了民主和道德原則”,威爾遜走入戰爭
當德國駐土耳其大使滿腹狐疑地問他的美國同僚,為什麼美國要和德國打仗,美國大使答曰:
“我們美國人是為了道德原則而投入戰爭的。”這樣的回答讓世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基
辛格博士是這樣給人們解釋的,“美國自開國以來始終自詡與眾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了兩種
相互矛盾的態度:一是美國在國內使民主更趨於完美;二是美國的價值觀使美國人自認為有
義務向全世界推廣這些價值。”'4。9'
美國的經歷的確與眾不同,美國的民主價值理念也的確為世人稱道,但是要硬說美國參加第
一次世界大戰僅僅是為了道德和理想,基辛格博士可能是揣著明白說糊塗了。
1917 年3 月5 日,美國駐英國大使佩傑(Walter Hines Page)給威爾遜總統的密信中說:
“我認為正在到來的危機的壓力已經超越了摩根公司提供給英國和法國貸款的承受能力。我
們能夠提供給盟國最大的幫助是信用。除非我們與德國開戰,我國政府將無法(向盟國)提
供直接信用。”'4。10'
此時,美國的重工業系統已經為參戰準備了一年的時間了,美國陸軍和海軍部門已經從1916
年起開始大量採購軍事裝備。為了進一步增加財源,銀行家們和他們掌中的政治家開始考慮
更多的措施,“當前的衝突(第一次世界大戰)迫使我們考慮進一步發展收入所得稅的概念,
這是一個尚未被開發的重要資源。收入所得稅的法案已經為戰爭的需要建立起來了。”'4。11'
注意,這裡的收入所得稅是指公司收入而言,而不是個人收入所得稅。銀行家們在1916
年兩次試圖透過個人收入需要交稅的法案,但兩次均被最高法院駁回。在美國,個人收入需
要交稅的規定,從來就沒有法律依據。2006年7月28日在美國各地公映的電影《美國,
。onefx/bbs
從自由到法西斯》(AMERICA: FREEDOM TO FASCISM)中,曾6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美國著名導
演艾朗。拉索(Aaron Russo)以令人震撼的鏡頭展示了這一鐵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