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班說道:“萬歲,越國公所言極是。
微臣以為,只有軍師出馬,才能請來薛仁貴。“
徐懋功未容天子說話,說道:“你們二人是薛仁貴的好友,就不必推辭了,辛苦一趟吧。如若沒這個機會,薛仁貴何日才能出頭?”
這最後的一句話提醒了羅通與秦懷玉,二人交換了一下目光,異口同聲說道:“萬歲,微臣願領旨去請薛仁貴。”
羅通、秦懷玉領旨回府,準備了一番。第二天,帶領隨從,騎馬離開長安奔絳州而去。
路上,羅通與秦懷玉商量如何勸說薛仁貴,才能請他入京。商量來,商量去,總覺得十有八九要白跑一趟。嗐,管它結果如何呢,請請看吧!
第九回 二國公初下絳州城 四兄弟再請薛仁貴
羅通、秦懷玉帶領隨從,一路上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非止一日。這天到了絳州,一打聽便找到薛仁貴府邸。
薛仁貴雖然被罷免了官職,但府邸的威風還在。府門外有守門的家人。家人看見有十來匹戰馬來到門前,來者從馬上跳下來,把馬拴在拴馬樁上。家人沒有主動詢問來者,而是等待來者的詢問。
羅通和秦懷玉走上臺階,羅通問道:“請問,這兒是薛元帥府嗎?”
家人說:“是。不過如今我們老爺不做官了。請問二位貴姓高名?”
“我是羅通。”
“我是秦懷玉。”
“哦,原來是二位國公爺。不知二位國公爺有何事?”羅通說:“你快進去報信兒,就說我二人奉旨來請薛元帥,請他出府接旨。”
“是。”家人急忙往裡跑去。
羅通取出聖旨,做好了宣讀的準備。可是,薛仁貴沒有出來,出來的是薛家的外總管王茂生。王茂生與三年前大不相同啦!如今已出落成一位呱呱叫的場面人物了。他抱拳施禮說道:“二位國公,我兄弟仁貴說他已經不做官了,所以也就不出來接旨了,請海涵。二位國公,請進府。”
羅通和秦懷玉互相瞅了一眼,那意思是說:怎麼樣?看這架勢,十有八九是白來呀!
王茂生領著二人進府奔向待客廳。另有家人把二人帶來的隨從讓進配廳。
羅通和秦懷玉一進待客廳,薛仁貴忙迎上前來笑著拱手說道:“二位賢弟,恕愚兄未能出門遠迎。”
羅通亮出聖旨,雙手一舉,說:“聖旨到,大哥接旨吧。”
薛仁貴臉上的笑容驟然消失,他不但沒有接旨,反倒坐下了。他坐得穩如泰山,一動不動,並且一言不發。羅通無奈,只好把聖旨放在桌上。二人給薛仁貴施禮。薛仁貴連忙起身扶起二人,賠笑說道:“二位賢弟,京都一別,十分想念。愚兄蒙冤,多蒙你們相救,此恩愚兄沒齒不忘。”他吩咐家人看座,獻茶。
秦懷玉說:“大哥,我二人先去拜望嫂嫂,回來再喝茶吧。”
“也好。”薛仁貴帶領二人到後宅,見了柳迎春。引見之後,柳迎春忙叫丫環看座,寒暄一番之後,問道:“二位賢弟,你們不在京城陪王伴駕,來到絳州為了何事?”
二人把西涼下戰表,奉旨請薛仁貴入朝掛帥帶兵西征之事簡要說了一下。柳迎春聽完,哼了一聲,柳眉立了起來,杏眼瞪得滴溜圓,問道:“二位賢弟,你大哥去嗎?”
這話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
“還沒和大哥說呢。”羅通答道。
“你們既然對嫂嫂講了,我看就不必和你大哥再說了。嫂嫂對二位賢弟直言相告,你大哥不想再做官了,就是他想去,嫂嫂我也不答應。你大哥沒死在京城就算萬幸……”
說到這裡,淚水湧出眼眶,吧嗒吧嗒地滴落下來。
薛仁貴的眼圈兒也紅了。羅通心裡也很不是滋味兒,嘆了一口氣,說:“嫂嫂,你別再往下說了。”
“大哥,我們到前廳去吧。”秦懷玉一見勢頭不妙,忙說。
羅通和秦懷玉告辭了柳迎春,同薛仁貴回到待客廳落座。薛仁貴吩咐準備酒宴,然後問道:“二位賢弟,不知我義父貴體如何?”
秦懷玉嘆了一口氣:“命總算保住了,可是,顯得有點兒痴呆。他老人家已命寶林代他上書,提出告老還鄉,天子準本了。”
薛仁貴心如刀絞,淚水簌簌而下,“嗐,義父若不是為了我,哪能落到這般地步?”
羅通與秦懷玉忙又勸解一番。不多時,酒宴擺好,薛仁貴叫人請來兩位總管王茂生和梁好友一同吃酒,把二人引見給羅通、秦懷玉。吃酒中間,薛仁貴談起自己從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