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作品:三請薛仁貴
作者:郝豔霞 王潤生
內容簡介:
薛仁貴在唐軍東征時立下汗馬功勞,並且“百日兩救駕”――在一百天裡救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太子李治……
正文
第一回 丁山下誤傷親生子 水井旁巧遇結髮妻
故事發生在唐朝貞觀二十年的初冬。
某日,一匹戰馬飛馳在通往河東道龍門縣的大路上。這匹馬高大魁偉,渾身猶如塗上一層油似的,光彩熠熠;竹籤耳朵鈴鐺眼,高蹄腕兒大蹄穗兒;奔跑起來快似流星。
這戰馬的鞍鞽後面搭著一個褥套,褥套鼓鼓囊囊。騎馬之人看上去能有三十五六歲,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溢露出欣喜的神情;兩道細眉,一雙俊目,直鼻闊口,三綹短髯,洋溢著凜然的正氣。他頭戴皮帽,身穿皮衣,足蹬皮靴,腰繫皮鞓大帶,肋下挎一口寶劍。
穿戴打扮一般並不意味著人也一般,如同衣著高貴並不一定人也高貴一樣。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姓薛名禮,字仁貴。
薛仁貴在唐軍東征時立下汗馬功勞,並且“百日兩救駕”——在一百天裡救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太子李治兩個人的性命。常言道:計毒莫過斷糧,功高莫過救駕。由於他武藝高強、才識超眾,加之功高蓋世,唐太宗封他為兵馬大元帥;封他的戰馬“玉頂千里駒”為“烏龍靠雪山”,吃半個王子的俸祿;並把十位總兵——周青、姜興本、姜興霸、李慶洪、李慶先、王新溪、薛顯圖、周文、周武、王新賀賜給薛仁貴;又派盧國公程咬金到絳州監工,為薛仁貴及十家總兵修建府邸。
薛仁貴離家已有十二載,他動本請假回鄉。唐太宗當即準本:“朕放你三年假,你還鄉暫住大王莊也可,去絳州住也可。等府邸修好,朕讓盧國公接你進府。”
唐太宗賜給他三千御林軍、五百刀斧手、四十名校尉,還賞他很多金銀綢緞。薛仁貴帶領三千餘人,馬上步下,浩浩蕩蕩,離開長安奔向龍門縣。
一路上,薛仁貴思緒萬千。憶想當年,家住寒窯,自己和周青去投軍時,妻子柳迎春身懷有孕。十二年過去了,也不知妻子生的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也不知妻子如何度日、顧媽媽如今怎樣……按著妻子的性情推想,她會苦守寒窯,撫老育幼。可是,世上的一切都在變哪,如果自己和眾家弟兄到了家,她真的改嫁了,我這個大元帥還有什麼臉面見人呢?
他想來想去,終於琢磨出一個主意來:我以歸家心切為由,單人獨騎先行一步,進大王莊打聽清楚,如果妻子還在等我,就讓眾家兄弟進莊;如果她已改嫁,我就出莊迎截眾家弟兄,說妻子已經不在了,再改道奔絳州。薛仁貴打定主意之後,對眾位總兵說:“愚兄歸家心切,想要先行一步,不知眾位兄弟意下如何?”
姜興本並不理解薛仁貴的本意,說:“大哥,我們還是一起走吧,何必分開呢?”
在十位總兵中,瞭解薛仁貴底細的,莫過於周青了。周青猜透了薛仁貴的心思,自然要幫著圓場:“咱們應當聽大哥的,讓大哥先行一步吧。”
姜興本這個人很實在,也很隨和:“也好。大哥帶幾個人吧,一來有個伴兒,二來有人照顧,還方便些。”
實在人說實在話,但由於不明白人家的本意,往往會節外生枝。
薛仁貴搖了搖頭:“不帶了。我單人獨騎更方便一些。”
實在人有實在人的考慮:“大哥,你一身元帥裝束,若不帶幾個隨從……”
“哦,賢弟,愚兄改換一下裝束就行了。”
薛仁貴改換裝束之後,單人獨騎上路了。路上,他給妻子柳迎春和顧媽媽買了些衣物。他不知妻子生的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衣物怎麼買呢?嗐,男孩兒的也買,女孩兒的也買吧。這些衣物把褥套撐得鼓鼓囊囊。他揚鞭催馬,直往龍門。
人,都愛自己的家鄉。他進了龍門地界,油然產生一種親切之感,不由得按轡徐行。
呵,回到久別的家鄉啦!左一眼,右一眼,上一眼,下一眼,前一眼,後一眼,看也看不夠。
風,冷嗖嗖的。但他的心,卻是熱乎乎的。
行進間,他猛然抬頭,看見一座山。哦,這是丁山!他情不自禁勒馬凝望,熱淚奪眶而出。
想當初,他同妻子與顧媽媽住在破瓦寒窯時,少吃缺穿,去找叔父薛雄求借,被趕出門來,萬般無奈,自造竹弓、竹箭,來到這丁山下射雁,一家三口人全靠賣雁為生。
那時,窮得丁當直響,過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