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西吃得差不多了。許多人品嚐了毛澤東喜歡吃的名菜——四星伴月——這是用羊肉、魚、雞、蔬菜、特別是芋頭(叫做天麻)(原文如此——譯註)層層擺好,效入米粉之中,蒸一個晚上。據說這種肉湯可以醫治頭暈頭痛少有些人還買了一種珍貴的草藥天麻,當地傳說天麻能治體虛。
在遵義,戰士們有了新草鞋。有的人還有皮底鞋,厚實的衣服,竹編防雨鬥籬和新的草編雨帽。他們的米袋裝滿了糧食,醫療隊從藥鋪裡補足了碘酊和氯仿,也補足了草藥。甚至還有新的手電筒、電池,此外還儲存不少煤油、糖和鹽。
毛澤東有理由感到樂觀。紅軍在朱、毛制定的十六宇快方針的指導下又重新前進了——在“二十八個布林什維克”和李德到來前的歲月裡,這十六字訣曾指引著紅軍取得勝利:
敵進我退。
敵駐我擾。
敵疲我打。
敵退我追。
這是游擊戰的精髓,它使朱毛部隊成長壯大。現在要靠這一方針來挽救軍隊免遭覆滅了。
遵義會議之後,一切都變了這是分水嶺——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而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佈獨立於莫斯科的指揮棒。在以後的二十五年裡,世界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獨立性,但斯大林卻早已把這種獨立性同毛澤東的名字連在一起了。
遵義會議還標誌著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政治大聯合,從此以後,他們一輩子保持了這種夥伴關係,至少一直保持到他們去世前的一、兩年。
直到遵義會議前夕,周恩來還是毛澤東的對手。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毛澤東被解除了黨中央局書記的職務,而同年十二月來到中央蘇區接替這一職務的正是周恩來。接著,一九三二年十月在寧都會議上,周恩來又替代他擔任了第一方面軍政治委員。
周恩來確實曾表示反對解除毛的職務,主張讓毛留職。但是他服決定,於一九三三年五月成為紅軍全軍的總政治委員。實際上,他與博古、李德一起組成了大權在握的“三人團”。從寧都會議時起,毛澤東在紅軍事務中沒有發言權,這也是事實。寧都會議期間他身患疾病,奉命“休息”,但會後也一直沒有返回紅軍。
那時,周恩來與“三人團”中的其他人站在一邊,阻撓毛的戰略,否定毛的建議。周、毛之間沒有什麼合作。如果說,沒有證據表明周恩來支援博古和李德要搞掉毛的陰謀的話,也沒有證據表明周恩來曾參與反對此種計謀。
許多年之後,周恩來悲痛地承認,自一九三二年十月寧都會議至一九三四年十月長征開始,他從來沒有主動去徵求過毛澤東的意見。其原因可能是他對組織紀律觀念看得有點過重了。他在寧都會議上曾表明,他認為毛應繼續參與指揮軍事,但當領導作出了反對毛的決定之後,他沒有對決定提出異議。不過他還是表示出他是尊敬毛的。當毛離開寧都時,他騎馬為毛送行了一段路,表示希望毛恢復健康,回到紅軍來。有一段時間,周恩來自稱是“代理政委”,意指毛澤東可能恢復原職。他偶爾也把檔案送給毛:“如有便請閱。”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與其丈夫一樣,嚴守黨的紀律。一九七六年春,當天安門廣場紀念週恩來的遊行遭到“四人幫”的譴責時,她沒有表態,只是在毛去世及“四人幫”被逮捕後,華國鋒和黨修正了官方的立場,她才表態。當楊尚昆將軍請她幫助查明她丈夫對一些問題的態度時,她很乾脆地說:“他從來不跟我講他認為我不應該聽的事情。”
對於黨的決定,他與毛澤東的態度不同。毛對於每個決定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力圖使自己的觀點佔上風,長征開始前後一段時期他就是這樣。周偶爾也表示反對意見。他在一九三四年夏也曾提出從中央蘇區突圍的建議,但因“三入團”中的多數——博古和李德——表示反對,他就讓步了。
毛掌握領導權前後,不時感到自己與斯大林有矛盾。有時他向斯大林屈服,那是因為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特別是在三十年代,他和其他中國共產黨人感到,出於維護蘇聯作為世界革命堡壘的需要,他們只能把蘇聯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
在力量的對比發生變化之後,這種情況也發生變化。斯大林曾強烈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毛澤東對蔣介石的戰爭;竭立敦促毛澤東同意成立聯合政府。毛堅決拒絕了這一建議。一九四八年末,當毛抵達河北省的平山縣,準備拿下北平並揮師南下時,斯大林派米高揚帶來了一個特別口信:不要南下長江,讓蔣介石生存下去。毛不僅表示不予接受,而且,他還向米高揚提出了為什麼要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