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阡被俘了。他叫海因裡希·凱爾納,是聖新會的一位德國教士。
凱爾納二十八歲,在中國已經兩年了。他身體不結實,適應不了長征中缺衣少食的艱苦生活。有時,博薩哈特和凱爾納有馬或騾子騎。但他們大部分時間是步行。他們經常住在地主的穀倉裡,睡在糧堆上。他們有時也席地而睡,一般身下墊一塊木板。
博薩哈特所在教會的同事們堅持力爭使他獲釋,他們接二連三地派代表進行談判。但凱爾納的教會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使他獲得自由。最後,他喪失了生命。
二軍團正取道烏江附近的猴場由東向西穿過貴州。猴場的一個富裕房產主告訴博薩哈特,一年前。“朱德司令的軍隊”從那裡經過,隊伍裡有兩個穿著講究的外國人,可能是俄國人。其中之一恐怕就是李德。假如真有第二個外國人,那麼,這人到底是誰,始終是個謎。
肖克很高興向西轉移。因為貴州的東部和湖南的西南部太貧窮落後了。鴉片是那裡的主要作物。無法在那個地方徵兵,除非部隊也要抽鴉片的人。那裡所有的人都抽鴉片。孩子一旦感冒了,父母就把鴉片煙吹到孩子的鼻子裡作為治療。紅軍有一條鐵的紀律:不準隊伍裡有一個抽鴉片的人。但是又招不到別的人,於是他們把這些人也招來,然後讓他們逐漸減少鴉片吸食量。醫務工作者對他們進行宣講,並且給他們注射硫磺液。一個月以後,大部分人的煙癮都戒了。
在長征途中喪失左臂的獨臂將軍餘秋裡,一九八四年已是一位高階軍事官員了,他長得矮胖而壯實,寬寬的臉膛上常帶著熱情的笑容,說話時聲音爽朗,舉止粗曠,喜歡揮動他那僅剩的一隻胳膊做誇張的手勢。他於一九一四年出生在江西省吉安縣,家裡很窮,只有一畝一分地。八分地種水稻,三分地種芝麻和花生( 共合六分之一英畝 )。靠這一點土地是養不活他的父母、兄弟和他自己的。十五歲時,他參加了紅軍。
當六軍團從畢節往西南行動的時候,已升任十八團政委的餘秋裡看見賀龍和司令部人員站在通向赫章路上的一座橋邊。賀龍讓餘帶領他的團沿路向前走六英里阻截敵人。
餘發現得章壩村附近的一座山上有國民黨部隊。他派了一個排從側翼進攻。這個排一去不復返。他又命令發動正面進攻。
他說:“我聽到那麼多輕機槍的掃射聲,大吃一驚。後來我意識到,這種被我當成輕機槍的武器其實是駁殼槍——一種二十響連發手槍。我們從來沒見過那種東西,真是藝術品,尖端技術。我們繳獲了八支這種槍。”
在餘秋裡的紅軍生涯中,他從來沒下過不成功則成仁一類的死命令。“但是,那天我下了這樣的命令。”他說。敵人幾乎摧毀了他的指揮所。他甚至把炊事員都動員起來參加戰鬥了。十點鐘,一粒駁殼槍子彈穿進了他的左臂,打斷了的左臂垂在身邊,露出了骨頭和筋腱。
他一直堅持到晚上。他用一條毛巾纏住傷口,用力捂著以減輕疼痛,他還把淌著汗水的傷臂浸泡在冷水裡。一個醫生把他的胳膊緊緊地包紮起來,戰士們抬著他繼續轉移。
餘秋裡說:“我是個九死一生的人。”過金沙江的時候,他的胳膊還包紮著。他乘的筏子突然翻了,把他掀到水裡。不久前繳獲滇敵的一條羽絨被子使他浮在水面上,救了他一條命。
和四方面軍會合後,他才拆掉了繃帶,只見傷口已爬滿了白蛆。醫生們用抗菌素清洗傷口,換上新繃帶。他又被抬著過了草地。九月末,在甘肅的徽縣,醫生為他做了截肢手術,用一把日本剃刀割掉腐肉,用兵工廠的鋸子鋸斷了骨頭。醫生給他注射了一針繳獲來的麻藥,也沒人知道該用多大劑量,他又一次險些喪命。
隊伍正翻越烏蒙山。毛在一九三五年十月長征結束時寫的一首詩裡描寫過烏蒙山:“烏蒙磅礴走泥丸”。肖克記得,他們在烏蒙山裡走了大約兩個星期,三月二十三日出山。在宣威附近的虎頭山打了—場惡仗,擊敗了雲南司令孫渡。軍閥龍雲剛剛被任命為貴州和雲南兩省的總司令,想讓他手下的指揮官露一手,但結果還是打不過紅軍。
紅軍下山到了盤縣,打算在那裡建立一個蘇區。但是大約在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他們收到四方面軍的一封電報,要他們北上,他們得選擇好出發的時間,趕在三月、四月或五月長江上游春汛到來之前。
在畢節和盤縣停留期間、賀龍和肖克擴充了隊伍,他們此刻約有一萬八千人了。孫渡司令帶著他的二萬四千人的部隊一直尾隨賀龍和肖克,一般總是和他們拉開一、兩天的距離、(孫渡後來說,他以為紅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