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一九一六年舊曆二月十六日,賀龍發起了他的第一次革命行動。他帶領一夥農民,手持菜刀,襲擊並搗毀了鹽稅局,繳獲了一些槍支,逮住了稅務官,並砍了他的腦袋。
賀龍識字不多,但會寫自己的名字。他下達命令的時候,總是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戰士的左手上。戰士回到自己的連隊,背誦完命令,就舉起左手,出示賀龍的親筆簽名。一九二七年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開始自學讀書寫字,他幾乎全憑記憶,每學一篇課文,就反覆誦讀,直到學會了裡面所有的字為止。
賀龍曾對他的同事談到自己的人生哲學:“我相信運氣,你不能阻擋它,既不能把運氣關在門外,也不能插上門不讓它進來。只要有運氣,總是會走運的。
他從來不講究禮節。長征中,他要麼打赤腳,要麼穿草鞋,腳上總裂著大口子。一九二五年,北京的軍閥封他為警備司令,還給了他一套漂亮的軍裝——鑲著金邊,綴著金扣,肩章上鑲著用金子和鑽石做的軍銜,還佩有漂亮的黃色綬帶。他穿著這套軍裝照了像,後來給他的革命同志們看照片,並開玩笑說:“瞧我的鬼軍裝!”(“文化大革命”中,這被說成是暴露了他的“軍閥思想”。)
蔣介石一直試圖把賀龍爭取過去。他派賀龍的一位舊友試圖勸說賀龍回到國民黨裡來。賀龍把那人臭罵一頓,並槍斃了他。( 這在“文化革命”中也成了他的一條罪狀——裡通國民黨。 )與此同時,蔣要把賀龍家的人斬盡殺絕。國民黨殺了賀家一百個人,其中包括他的三個姐妹和一個弟弟。
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合——賀龍是個老革命,肖克比他年輕十歲,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型別。賀龍豪放爽朗,留著小鬍子。他說,開始留鬍子的時候只有地主軍閥才留鬍子。他不相信為什麼農民就不能有鬍子。海倫·斯諾把賀龍稱為洛欽瓦。(英國作家司各脫小說中的主人公、一位農民英雄——譯者注)
賀龍喜歡和他的政委關嚮應下棋。誰輸了,就得把鬍子剃掉。雖然這種事不常發生,但有時賀龍的鬍子確也不見了。
賀龍手拿菜刀、揭竿造反的時候,肖克還是一個八歲的小學生。肖克領導六軍團還顯得太年輕,但是他辦事準確,原則性強,胸有成竹。他說自己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小知識分子”家庭。實際上,他的父親是個破落鄉紳家裡的秀才。肖克於一九零八年八月出生於湖南的五嶺地區,他勤奮好學,是個優秀的詩人。他身材細瘦,臉上長滿雀斑,小時候一場病使他的頭髮幾乎全掉光了。他於一九二七年進入黃埔軍校。他告訴海倫·斯諾,他的一個兄長“因和士匪有來往”而被處決了。
這兩個人互相補充——賀龍性格開朗,走在街上總要吸引很多人,他還是個出色的演說家;肖克為人則比較內向,有點好為人師。但是他象所有勤奮而認真的人一樣,總要尋根究底地調查事情的每一個細節。他善於計劃,行動堅決。賀龍和肖克都認為他們的政委任弼時在政治上非常英明。肖克五十年之後還說,二方面軍之所以成為一支精悍的部隊,應歸功於任弼時。
“他是個出色的將領,”肖克在談到他的朋友、十五年前在“文化革命”中蒙冤慘死的賀龍時,聲音沉重而滿懷激情地說,“他是個偉大的革命戰士,是我敬愛的老上級。”
在賀龍和肖克會師的三個星期以前,一位不尋常的觀察員——一個外國人——出於偶然的機會也參加了長征,他將(非出於自願)伴隨紅軍達十八個月之久,後來發表了他的印象記。
肖克解釋道:“有一天,我們來到貴州省會東邊的舊州,打敗了一股地方部隊,接著佔領了黃平縣老城。”在這裡,肖克的部下在一所天主教堂裡發現了一張三十六英寸見方的大幅中國地圖 地圖是法文的,而他們誰也不懂法文。肖克說,幸虧教堂裡有一位“神父”會講一點中文。這個人名叫魯道夫·博薩哈特,瑞士人,是中國內地的—位新教徒傳教土。肖克早已把他的名字忘掉了。
博薩哈特被帶到肖克的司令部。晚飯後,兩人坐在一張方桌前,把地圖開啟,肖克一一指出各個地點。在一支小蠟燭的微弱光線下,博薩哈特把這些地點的名字讀出來,然後兩人一起想出中文的譯名。他們在地圖前工作了一個通宵。這一天對肖克來說是難忘的,當他在軍事學院談及這件事時,臉上還露出一分喜色。
肖克說:“我們現在有了一張貴州地圖,真讓人高興!”
博薩哈特和另一個傳教士阿諾利斯·海曼跟肖克在一起待了很長時間,一起參加了長征。海曼待到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