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第3/4 頁)
幹。
但,很有些巧妙的辦法。
留中就是辦法之一,按律當斬,不然的話就是皇帝枉法。但皇帝也很妙,大臣殺氣騰騰,奏章連上,奈何內廷好象郵傳不到,根本接不到奏章,一封一封的進來,皇帝就是置之不理,當瞎子,聾子,反正我聽不到看不到,奏章寫的再多,也是白費。
這種處理法,當然是公然的耍無賴,嘉靖年間的大禮議,萬曆年間的國儲之爭,被當廢紙留中丟掉的奏章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們恨的牙齒癢癢,但也是沒有辦法。
留中權一取消,等於皇帝無形之中給自己套了一根枷鎖,任何事情,只要臣下在法理上是對的,皇帝就沒有權力置之不理,原本可以用耍無賴的法子來冷處理,現在要麼就直接不要臉了,直接宣佈律法無效,不然的話,只要事理明確,就逼的皇帝必須做答覆不可。
以太子看來,做這種建議的人,簡直該殺。
但他的父皇並沒有太大的意見,原本當今皇帝就還算勤政,而且也極少悖於法理行事,所以這一條建議不僅可以提出,而且,極有可能透過。
一旦正式透過,行之有年,就將成為不可動搖的祖制,一想到此,太子心中就是一片冰冷,哪怕就是一國儲君,也居然有前途黯淡之感了。
第645章 無聲
天順三年四月。
經過半年多的折衝,交鋒,鬥爭,談判,妥協,好歹,新軍制是確定了下來。
在此之前,百官俸祿制度議定,地方暫且不動,中央已經開始實行新官制。至於涮新吏治,則仍然在初步的籌備之中。
太常、鴻臚、宗人等閒曹衙門或是裁撤,或是歸併到別的部門。
吏部和戶、禮、兵、刑等部,也進行了革新,但千頭萬緒,很難一下子就完全辦好。老實說,半年多時間能把事情辦成現在這樣,已經算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了。
唯一順順當當進行下來的,就是火耗歸公這一樁事。
今年的火耗徵收標準,從京師到江西、閩浙、兩廣,都全部按縣一級額定了新的標準,而任何縣官,也再不準自己規定火耗的徵收水平或是截流。
當然,大家也是知道,地方官員新的俸祿標準和新吏治都會緊隨其後,原因也很簡單,火耗一歸公,還有諸多攤派雜稅都整理合併,地方財政會按照縣官原本的幕僚人數和地方的實際情形先確定新吏治下的吏員人數,還有官員人數,地方的機構都會進行調整。
以張佳木的建議,地方事物,不外是幾種。戶籍管理、土地和耕作、水利、倉儲、商品流通、徵稅、最後是很重要的治安管理。
前幾種,以縣為單位來管理就很好了,每縣分為若干區域,派出吏員分別管理,而縣令和縣丞則總司其司,底下,會有功曹、戶曹、農曹、金曹、倉曹、水曹等屬吏,俸祿則從三百石到二百石到百石不等。
最底層的記事書名,則斗食就可以了,一般以生員學徒充任之,反正抄抄寫寫,每天管飽,費用並不高。
原本縣官的私人助手成為正式的國家吏員,領取國家撥給的俸祿,這樣一來,縣官俸祿定在四百石到六百石間,或是折銀為四百兩左右的年俸,以當時的物價來說,則是一種合理的高薪收入了。
把這些理順了,用多少吏員,原本的火耗和各種雜費是多少,截流的關卡商稅的數字又是多少,驛站攤派和一年的公費銀子是多少,比如僱傭的雜役,馬伕等等。
把這些算清了理順了,一年該多少銀子,用多少人,可就是清清楚楚了。
而把戶籍、農田水利、道路橋樑,當然,還有公文、人事、檔案等等都弄清楚,搞明白,記錄在案,其實也就是一個縣丞帶著戶曹和功曹等輔吏就能辦的很漂亮的事。
如果吏員經過正經的訓練,而且有豐厚的俸祿,有提升的可能,有榮譽,要緊的是還有無數不在的監督,地方上的事,則自然可以辦的很順暢了。
至於最重要的治安,錦衣衛原本可以接下來,但張佳木無意於此。
特務組織來搞地方治安,一時會收效很厲害。能震懾很多人,事實上,錦衣衛在北方練兵,打仗,而駐守地方的分衛拿什麼來練新人?
當時的北方平原,山東、河南地廣人稀,山西到河南,直錄到山東,到處都有打劫攔路的強盜,念秧賊、小偷、坊中無賴子,多的是。
拿他們練兵,正好合適,新人見見血,多和這些人打打交道,自然而然就成了熟手。
但這並非常態,只能說是一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