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想位列九五之尊,真是自不量力。可是聖神皇帝呢?難道真是老糊塗了?上官婉兒在作了冷靜判斷。肯定張昌宗的結局之後,她毅然決定倒向武三思。
她一口氣向武三思講了她曉得的那個訊息後,感到如釋重負地暢快。可是,當她整衣起床,坐在床沿上細想,又覺得不無危險。“難哪!”她自言自語地嘆道。
一場由太平公主策動。武三思積極奔走、朝中大臣參與的“倒張”運動,頗有規模和聲勢地開展起來了。
其實,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大臣要把張昌宗、張易之等繩之以法了。他們依仗女皇的寵幸,霸佔農田,貪汙受賄,橫行不法,受害者把狀子告到女皇的御案上了。武則天只好交大臣們審理。審理結果,依法判處罰錢免官。
朝堂上在議論這件案子時,武則天說:“不管怎麼說,張昌宗對朕有功,保留他的官位吧。”
御史中丞宋璟問道。
“他有什麼功勞?”
武則天指殿下站著的“兩腳狐”內史楊再思說:“你說他有什麼功勞?”
楊再思立刻回奏道:“昌宗為陛下制丹藥,服後得享上壽,可算有功。”
其他大臣聽了都掩口暗笑。
武則天便說:“那就罰他的錢,官就不免了。”
還有人不服,上表彈劾張昌宗,武則天耍個手腕把上表的大臣調外地辦案去了。
事情不了了之。
可這次有些不同。
左臺御史中丞宋璟得到武三思告之的情況後,馬上把術士金峭捕獲,審問中,金峭滿口承認,並堅持說張昌宗命理顯純陽之象,其相貌鼻埠方,兩耳下垂,唇若點朱,龍眉鳳目,怎麼看也是個帝王之相。
宋璟立刻上書聖神皇帝。一貫對謀反恨之入骨的武則天這時卻說:“張昌宗他早已向朕奏明,並未隱瞞,罪應當赦。”還交下一紙張昌宗的自白材料,以證明他確已認罪。
宋璟上書說,為什麼張昌宗不早奏明,到案發後才寫自白奏明?此種大逆之罪不治究,何以服眾?
武則天拖著不理。
宋璟再上書催問,請逮捕張昌宗交他審問。
武則天回答宋璟的是一紙調令:調他去揚州辦案。宋璟使出犟驢脾氣來,說:“不去,看她怎樣?”武則天無奈,又派他出幽州公幹。他還是不去,還上表說:“臣有職在京,無法受君命。依法,御史中丞無大事不外使,如調查案件,亦必案件中涉及品級較高的地方官員,如屬品級較低者,亦必為監察御史。今無大事,臣不能前往。”
宋璟敢不服從君命,這還了得?但武則天沒有追究他。她雖然很老了,但頭腦很清醒,她認為如果為此事去查辦宋璟,問題便更復雜了。她採取了拖的辦法。
武則天不把張昌宗交出來,誰也不敢進宮去抓。但宋璟有辦法,他搞了個“缺席審判”,根據金峭的供詞和張昌宗的自白,判了他死罪。
宋璟拿著御史臺的判決書去找女皇說:“這是御史臺的判決,請陛下將被告交出審問。臣明知已開罪陛下,但雖死不悔。”
武則天不知所措,情急中咬咬牙說:“好,就把他交給你!”
宋璟把張昌宗帶回御史臺,看天色已晚,對左右說:“把他先關押起來,明日細細審問。”
二更時分,門上來報,太平公主要見御史中丞。
宋璟早聽說太平公主與張昌宗有染,還曾上書皇上請封他為王,今晚登門,一定是說情來了。既然來了,我自有打發她的辦法。
說聲“請”,便把太平公主迎進中堂。
太平公主開門見山說:“深夜拜訪,實有一要事相告。”
“公主殿下請講。”
“聽說張昌宗已押在御史臺?”
“不錯。”
“不知何時審判?”
“明日”。
“恕我直言,能把張昌宗從宮中要出來,實非易事。如不連夜審判,便宜處置,恐有變故。”
宋璟聽了,大吃一驚。便宜處置,這不是叫我殺了他嗎?恐有變故,已關進御史臺監獄,還會有何變故?人說太平公主心眼多,野心大,對她不能不防。便說:“公主殿下,張昌宗乃謀逆重犯,當以國法處置,如果草率從事,不合律令。臣不遵命。”
太平公主又將恐有變故,放虎歸山之類的話講了幾遍,那宋璟是個倔性子,一根腸子通屁眼,就是不信。
太平公主見說他不動,站起來指著宋璟的鼻子道:“宋璟老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