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去洛陽。他回京時路過洛陽,恰有許多新聞給她講講也讓她開開心,加深她對自己的印象,說不定什麼時候會求到她。懷著這個目的,他來到太平公主的莊園。
見鄭暗匐伏在地,太平公主說道:“快起來,這裡不是衙門,更不是朝堂,何必如此行大禮?”
“公主殿下是我的救命恩人,行再大的禮也該。”他聽人說,在處理韋氏黨人時,太平公主曾為他說過話。
太平公主也記不得那麼許多了,只覺得鄭暗這個時候能來,就算不錯的了。
“聽說公主殿下要去洛陽,小臣才從洛陽來。其實那裡不錯哩。”他把什麼地方修了新房,什麼地方又闢了商場,特別對太平公主曾住過的銅駝坊附近的變化講得詳細。
太平公主在洛陽住了多年,聽他講洛陽,自然很有興趣。
突然間,她從他的話裡聽到“譙王重福”幾個字,馬上插話道:“你說說看,譙王重福怎麼了?”
鄭暗放低聲說:“憔王重福聽說立李隆基為太子,心中老大不滿。”
太平公主覺得手裡忽然抓到個什麼,又覺得好像有了個什麼依託似的,說道:“譙王有牢騷也很自然,他是中宗的次子,長兄重潤死後,他是有繼承權的,可是中宗死後,先立了個殤帝重茂,重茂下臺後,又由叔父睿宗篡了帝位,他心裡當然不平。”
鄭暗從太平公主的話中聽出了些什麼,便試探著說:“既然皇上要殿下去東都,去就是了,那裡皇宮空著,正等著人去住呢!”
太平公主聽了這話,馬上興奮起來,說:“你的話說得很好,我們想到一塊兒了。”
鄭暗懷才不遇,今天遇上太平公主對他如此器重,引為自己,說話就大膽了:“公主殿下,恕小臣直言,自武則天大皇帝駕宴以後,中宗、睿宗,一個不如一個。據小臣看,應有女主當政,方能興我中華。這女主,又非公主殿下莫屬。殺二張、除韋后,公主殿下功高蓋世,可盡是給他人做嫁衣裳。如果我朝由殿下治理,一定不會像現在這個模樣。斗膽勸殿下,乾脆去洛陽,另立新朝,然後整頓兵馬,揮師西北,佔了長安,重定乾坤……只要殿下有此決心,小臣誓死效命!”
太平公主覺得遇上了知音,她說:“好,你在京城抓緊處理事務後,速去與譙王聯絡,看他的態度如何再說。”
說罷,立即修書一封,交給鄭暗帶給譙王。
當她送走鄭暗,取下場上掛著的長劍,對準那張紅木桌子砍去,只聽“咔嚓”一聲,那桌子便被劈成兩半。
第二十三章 姑侄鬥法
她遇到了強勁的對手——侄兒李隆基。鬥智鬥勇,你進我退。幾次交鋒,各有勝負,從而譜寫出歷史的精彩篇章。
譙王重福系中宗與偏妃所生,甚是聰慧,因而受到韋氏的虐待和嫉恨,動輒得咎,幾次遭貶,至貶為均州司馬。歷次大赦,十惡者都可赦免,惟他不在赦免之列。他忿忿不平上疏中宗皇上:“兒聞功同賞異,則使臣疑;罪均刑殊,則百姓有怒。今事罪無重,皆赦除之,偏擯棄赤子,兒實不解,倘蒙一睹聖顏,雖沒九泉,實為萬足。重投遇荒,赤所甘心。”
聲聲泣血,句句揪心,有讀之者,無不為之泣下。然而疏奏卻被韋氏扣下,中宗皇上哪裡知道?
韋氏被誅後,睿宗派專人帶上書信和物資到均州慰問,又把他提升為刺史。他心中稍覺安慰。但轉而一想,本該是自己的帝位,被人奪去,不覺心頭火起,憤怒異常。
恰在這時,收到鄭暗送來的太平公主的密信。
他知道姑母在朝廷中的分量,中宗、睿宗能登上帝位全是她的支援。她不僅精明強悍,而且有一批人,一些宰相都出自她的門下。她在長安城跺跺腳,神州大地都要抖動。只要有她的支援,這皇帝是當穩了。
第二天,重福扮成商人模樣,騎一匹快馬,晝夜兼程,趕到長安太平公主的南山山莊。
經過一番密謀,決定去洛陽起事。
可就在起事的頭一天出了意外。
太平公主想到即將告別長安,告別她的曲江池邊的山莊,心中有許多依戀。她要與崔湜,與她那些面首們作最後一次遊樂。
當月上柳梢頭時,曲江池邊的涼亭裡已擺好一桌豐盛的酒席。
太平公主拉著崔湜先入席,另有五、六個男女作陪。
按太平公主的安排,重福不宜露面,今夜的玩樂自然沒有他的份。但這重福正是年輕貪玩的年齡,又因長期被貶在外,日子過得很是清苦,今日見到這般享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