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進牧師的講道,但牧師一定會以為自己講得很好,因為新任州長竟然在臺下潸然落淚。
但是讓新任州長流淚的,是他手中的這張字條。這張字條是父親——卸任的美國總統寫給他的。“這對袖釦是我最寶貴的東西。”父親提到1943年6月,他的父親如何將這對袖釦送到他手裡。在兒子宣誓成為州長的這一天,此袖釦象徵“他得到了自己的徽章”。他了解年輕州長有多麼興奮,而且相信他會成為一位優秀的州長。字條上最後一句說:“現在輪到你了。”就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一個祝福,是歷世歷代以來,父親送給兒子的最深祝福。
但這張字條的意義不僅止於此。儘管過了這麼多年,小布什仍然一再想起信中的每一個字。最令他刻骨銘心、永志難忘的,是最後那一句話,那句感動他流出眼淚的話。父親在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愛、驕傲和信心之後,最後說:“現在輪到你了。”
這麼多年來,布什家族非常不願意被人貼上“布什世家”、“布什王朝”、“布什帝國”之類的標籤。他們喜歡談論的是信靠、使命和信心。毫無疑問,前任總統傳遞給州長兒子的,不只是珠寶和一張勉勵的字條而已,更如一位學者所說的,乃是“薪火相傳的象徵”。
這位父親顯然是在提醒兒子記住自己的家族傳承,這種家族傳承在未來的年日中,將帶給他堅持到底的力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歷史,這些一再重複的故事形成了家族文化,如果這些故事本身深具啟發性的話,就會形成家族的使命感。布什家族的傳承富有這些具有使命感的故事,如果我們要更多認識小布什的信仰,就必須先明白他的家族歷史如何塑造了他的信仰。
第一位參政先祖
在布什家族中,也有帶著工業和文明遠見的人物。小布什的祖父普雷斯科德便是其中的一位。
有一個例子具有特別的意義,不僅因為它體現出的道德情操,更因為見證這件事情的人就是普雷斯科德的孫子,他一輩子都沒有忘記這個教訓。事情發生在小布什就讀於安多佛(Andover)一所高中時的某個夏天,普雷斯科德應邀到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市(Greenwich)蘿絲瑪麗女子學校(Rosemary Hall Girls'school)發表畢業典禮演講。大家以為這場演講只不過是千篇一律的參議員致詞,但普雷斯科德這一天完全沒有興趣說客套話。他對紐約州長尼爾森·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的行徑大為震怒,那時洛克菲勒正準備競選總統,且正與結婚兩年的髮妻離異,娶了一個剛離婚的年輕女子。當時,離婚可不是一件尋常的事情,但聯邦參議員在畢業典禮上公開指責一位全國知名人物,更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普雷斯科德·布什對洛克菲勒毫不留情地批評道:
我們的國家難道己經淪落到這種地步,竟然容忍一位偉大之州的州長,一個盼望獲得美國總統提名的人,離棄自己賢德的妻子、幾個孩子的母親,然後說服已有四個幼小孩子的母親拋夫棄子,與之結婚嗎?我們難道已經沉淪到這種地步,兩大黨中的一黨,竟然將至高榮譽授予這樣的人,允許他競選總統的尊位?我希望事實不是如此。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時刻,小布什從來沒有忘記過這件事。當他的聯邦參議員祖父演講時,他就坐在聽眾當中,被這位長者的道德勇氣深深感動。這次經歷奠定了他的部分政治哲學。多年以後,小布什對一位訪問者說:“我還記得祖父對洛克菲勒的離婚事件大加譴責,這在當時的政治界是一大禁忌……他所要表達的觀念是,我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把問題推卸給別人,要自己解決。這是一種個人的道德,要尊重別人,其中包含了強烈的宗教基礎與含義。如果說我們是政治人物,我們所傳承的,就是這種政治哲學的基礎。”
這類道德訓誨代代相傳:“做正確的事”、“追求卓越”、“回饋國家”、“不推卸責任”、“信仰要忠誠”。這些訓誨蘊含在那張字條和那對金袖釦中,也就是老布什在1995年1月的那天,盼望植入新任州長心中的價值觀。
侍奉比我們更大的
小布什在就職禱告會上選擇的那首聖詩,具有特別的意義。就是在這首聖詩的歌聲中,他握著父親的字條流淚。這首聖詩是衛理公會的基本信念,是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最著名的創作之一,同時也是小布什最摯愛的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是《當盡本分》(A Charge to Keep I Have)。這首聖詩的背景值得一提,它的歌詞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