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很少上教會,第一夫人沉迷於占星術,令許多人不得不心生疑慮。克林頓(Bill Clinton)在任內有嚴重的過失,但他不僅宣稱自己是浸信會信徒,更不吝在教會潸然落淚,並一再強調宗教價值觀對美國的重要性。這些人顯然都尊崇宗教價值,並且相信美國人民若能跟他們一樣的話,這個國家就會變得更美好。
但是,這些人都不曾將信仰的力量應用在聯邦政府的職責上。例如,他們不會像小布什一樣認為貧困是一種信仰危機,因而將宗教機構也納入到消除貧困的政策中。小布什之前幾位總統的一貫做法,大都是在早餐祈禱會中談論信仰,而另具實務的態度,以左派或右派的意識形態來處理國家問題。
終極關懷與領導哲學
小布什總統的與眾不同之處,不僅在於他公開談論個人的重生經歷與屬靈生活,也不僅在於他在公開場合中時常提到信仰,更是在美國人早已習慣了領袖人物虛假的宗教言詞之際,敢於真誠地相信自己在公開場合所談論的信仰,並在最實務的層面上,將信仰與公共政策結合。
小布什的這股動力,當然是來自自己的靈性轉變經歷。但這不只是一種福音熱忱,也不只是一個重生的人非要同胞也經歷同樣的屬靈覺醒不可。小布什在靈裡更新之後,受到許多思想家的影響,知道基督教信仰不僅關乎個人,也關乎整體,不僅是人心中的力量,也是國家的計劃。在歷屆美國總統之中,小布什這種對公開信仰的態度,可能是他與其他美國總統間最大的不同。
不管未來如何,美國人對小布什的信仰深感興趣,類似的主題出現在各種雜誌中,如《君子雜誌》(Esquire)、《旋轉》(Spin)、《靈恩與基督徒生活》(Charisma & Christian Life)、《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浮華世界》(Vanity Fair)、《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和《新聞週刊》(Newsweek)。美國公共電視臺(PBS)和A&E電視網的紀錄片曾有過這方面的報道,全國知名報紙也刊登過類似的文章。大家熱切地探討這個話題的答案,是可以理解的。總統的信仰是什麼?這對國家會有什麼影響呢?他是不是在建造一個神權國家?他的信仰是否將他從一個連演講提示都讀不來的人,變成了一個不需要提詞板就可以演講的人呢?他對政教分離的看法如何?他的信仰與別人稱他為“領導天才”之間是否有任何關連?他的中東政策是否受到聖經詮釋的影響,以至於要毫無條件地支援以色列呢?他是否相信即將發生在耶路撒冷北部不遠處的末日戰爭預言,認為歷史終要因此嘎然而止呢?
txt小說上傳分享
前言:總統,總牧師?(3)
本書試圖回答以上的問題。我要同時從信仰如何進入他心中,以及現今如何影響其國家政策的角度來檢視小布什的信仰。我的目的並非要引起任何政治爭議,也不想將小布什歸納為某一個神學流派,而是深信,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就必須先了解保羅?蒂利希(Paul Tillich)所說的——這人的“終極關懷”為何。因此本書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小布什的終極關懷。這是一個神學問題,要知道答案,就必須先檢視小布什的信仰,如此方能瞭解這個人以及他的領導哲學。
本書的前提假設是,不論他是否知道,一個人的宗教信仰會影響他的一切作為。他的信仰會很實際地影響其日常生活,所以他家的花園和他對恩典的看法息息相關,他教養孩子的方式與他對上帝的認識也是息息相關的。
總統也不例外。我所採取的前提假設是,總統穿的靴子和他的禱告生活有關,他在德州成長的背景與他對九一一事件的回應也有關。要想了解小布什的信仰,就不能只是瞭解他的得救過程,而是必須同時瞭解他的風格、文化、成長的屬靈環境以及他本人。
最後,在此也要重申一個重要的信念:每個人的信仰都有其美好之處,不管他的信仰是否與我們相同。不管我們是否完全贊同總統的信仰,對這樣一個受到上帝鼓舞的人,我們仍然可以感到驚異。或許在現今這個世代,我們必須恢復接納信念的能力,包括一個與我們個人不同的信念。帶著這種寬廣、健全的心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布什的信仰。
――――――――――――――――――――――――――――――――――
人生中點站
我醒來,發現置身幽暗密林中,
原來我偏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