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太高,古代任何已知的文明都不可能計算出來。
別忘了,這些數字出現在古埃及剛有文字書寫之初的神話中。實際上,俄賽里斯的故事中的一些內容在公元前2450年左右的金字塔銘文中就有記載。根據上下文看,這些情節即使在當時也已十分古老。(8)所謂的歲差發現者喜帕恰斯生活在公元前2世紀。他提出的一年的歲差移動是45′ 或者46′。按這些數字計算,在黃道上移動1°的時間是80年(以每年45′計),或者是年(以每年46′計)。根據20世紀的科學計算,正確的時間應是年。(9)如果塞勒斯說得對,那麼,提出72這個數字的“俄賽里斯資料”可比喜帕恰斯的精確得多。實際上,由於敘事體裁的不言而喻的限制,72 這個數字確實很難改進了,即使編寫古代神話的人知道更精確的數字也沒有辦法。人們在講故事的時候總不能說有個逆賊吧,說成72個就正合適。
根據這個整數,俄賽里斯神話就能夠推算出歲差在黃道帶上移動一宮所需的2160年這個數值。現代計算的正確數值是2148年,(10)喜帕恰斯的數字分別是2400年和年。最後,俄賽里斯資料算出來走完整個黃道帶十二宮的行程,即完成一個歲差週期所需要的年數是25920年,而喜帕恰斯是28800年或者年。按現代的計算,正確的時間當為25776年。(11)因此,喜帕恰斯計算的“大回轉”誤差達3000年左右,而俄賽里斯資料只有144年的誤差。這還是由於神話的敘事體裁使它不得不採用這個精確數字的整數形式72,否則誤差將會更小。
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設塞勒斯的觀點是正確的這個基礎上的。塞勒斯認為,360,72,30,12 等這些數字不是偶然出現在俄賽里斯的神話裡,而是有人特意設定進去的。這些人懂得、並且精確地計算過歲差。
塞勒斯說得對嗎?
。。
衰微的時代(1)
俄賽里斯的神話不是唯一暗藏歲差天機的故事。以各種形式、倍數、組合出現的相關數字在古代世界無處不有。
在第30章中我們就看到過一個例證:北歐神話中的432000勇士從英靈殿出發與“惡狼”決一死戰。回顧一下這個神話就可以看出裡面包含著幾個“歲差資料”的排列組合形式。
在第24章中,我們同樣看到,講述中國古代洪水傳說的那部鴻篇鉅製共有4320卷。
數千英里外,巴比倫歷史學家貝洛蘇斯(公元前3世紀)說,在大洪水之前,神話式的君王們統治蘇美爾國達432000年之久。這是不是巧合?這位貝洛蘇斯還說,從創世起始至宇宙毀滅於大災難,為期共2160000年。這還是巧合嗎?(12)
古代美洲人民,如瑪雅人的神話也包含、或者使我們能夠計算出72,2160 或者4320之類的數字嗎?我們也許永遠都不得而知了,因為中美洲的傳統文化遺產都隨著那些征服者和狂熱的傳教士們的烈火而灰飛煙滅,讓我們幾乎沒有片紙隻字可循。我們能說的只是,相關的資料的確大量出現在瑪雅人的“長算”曆法中。這種曆法的細節我們在第21章中已經講過。與歲差計算相關的必不可少的資料在下列等式可以找到:
1卡盾=7200天;
1盾=360天;
2盾=720天;
5巴克盾=720000天;
5卡盾=36000天;
6卡盾=43200天;
6盾=2160天;
15卡盾=2160000天。(13)
塞勒斯發現的密碼似乎不僅僅存在於神話之中。在柬埔寨的叢林中,吳哥古城裡形形色色的神廟看上去就像是特意建造出來隱喻歲差的。例如,這個古蹟有五個大門,每個門都通向一條路,跨越鱷魚出沒的、環繞整個遺址的護城河。每條路兩旁都豎立著巨大的石像,各有石像108座,每邊54座,總共540座。每列石像都託著一條那伽巨蛇。不僅如此,正如桑提拉納和範戴琴德在《哈姆雷特的石磨》中指出的那樣,這些雕像不是在“託著”蛇,而是在“拉扯”它,表明這540個雕像正在“攪動銀河”。整個吳哥神殿群就這樣 “成為一個以典型的印度教的離奇圖案建造的、風格各異”、其大無比的模型,以表達歲差的概念。(14)
中爪哇島上那舉世聞名的、有72座佛塔的婆羅浮屠可能也表達了歲差的概念。同樣的情況黎巴嫩巴勒貝克城的巨石——據說是世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