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袋口”就會前功盡棄。
賀炳炎司令員和廖漢生政委商量了一下,決定立即改變原定全縱全部在公路以北作戰的部署,以公路為界獨亞旅在北山、358旅在南山,由西向東全力攻擊。
賀炳炎同時命令358旅派1個團接替獨1旅1團3營向瓦子街東南方攻擊,堵住敵軍南逃去路。358旅旅長黃新廷提出:該旅3個團,已有1個團向洛川警戒敵後續部隊,1個團留作縱隊的預備隊,再拿1個團出去,手裡就沒兵了。
賀炳炎聽了黃旅長解釋後說:“為了全域性的利益,1縱不要預備隊了。出了問題我賀炳炎負責。”
黃新廷旅長和政委餘秋裡對著話筒:“我們堅決服從命令,請司令員和政委放心,那怕358旅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守陣地!”黃新廷旅長和餘秋裡政委商量後,決定派714團及715團1個營執行這個任務。
714團在任世鴻團長率領下連續奪取了南山數個陣地,堵住了敵軍的南逃去路。該團奪下的陣地恰好是敵29軍和90師指揮部所在地,是敵突圍的主要突破口。因而敵軍不惜血本,向714團佔領的陣地發動了一次又一次衝鋒。
戰鬥異常慘烈,團長任世鴻、參謀長武治安壯烈犧牲,政委徐文禮、副團長薛常義身負重傷。
2營6連140多人打得只剩下十來個人仍在頑強戰鬥,像一塊啃不動、砸不爛的硬骨頭牢牢地守在陣地上。此次戰鬥中,湧現出劉四虎、尹玉芬、李恩龍、高家凱等15位戰鬥英雄,還榮獲“英勇善戰,殺敵先鋒”等獎旗和“戰鬥模範連”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6連保持戰爭年代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硬骨頭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戰備訓練、搶險救災、施工生產等任務。1962年,開赴東南沿海地區執行緊急戰備任務,以“戰備思想硬,戰鬥作風硬,軍事技術硬:軍政紀律硬”而聞名。1964年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該連“硬骨頭六連”稱號。1984年1月22日,中央軍委贈予該連“發揚硬骨頭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