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軍主陣地。
戰後,彭總帶著旅長們察看敵軍防禦工事又一次來到耗子山前,他感慨地對賀炳炎說:“像這樣堅固的工事,像我們這樣的裝備,要不是革命的軍隊,任何隊伍都是拿不下來的。我在電話中有些話……”
賀炳炎搶過話頭:“彭老總,摔電話是我的錯,我要向野戰軍總部寫檢討。”
彭德懷連連擺手說:“賀炳炎,免了,免了……”
1948年初春,西北野戰軍經過了為期兩個月的以訴苦、三查、練兵為主要內容的冬季整軍,全軍上下面貌煥然一新,鬥志昂揚,準備開始外線的進攻作戰。
春節前,賀炳炎和廖漢生帶著全縱指戰員的求戰決心,快馬加鞭趕到米脂縣的野司駐地,參加野司召開的作戰會議。
會上,圍繞“打出去”的具體方向,大家暢所欲言,紛紛發表意見,歸納起來有三種建議:
一是北上三打榆林鄧寶珊。這樣可以出一出兩打榆林受挫的窩囊氣,拔掉邊區北方這顆孤立、頑固的釘子。但榆林城堅固難攻,短時間難以拿下,得手後又因地處沙漠難以有所發展;
二是西進隴東、三邊打馬。這樣可以利用胡、馬之間的矛盾各個擊破。但路遠後方補給跟不上,以我步兵去對付騎兵困難甚大,且對胡宗南主力沒有消耗;
三是收復延安。這樣可以獲得巨大的政治影響,但敵重兵固守,我傷亡將會很大。
作戰會上,彭總引導大家分析了上述三種方案的不足:這些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打出去”,只是在邊沿上打轉轉,達不到野戰軍將要南下陝中,進軍黃龍山區,配合中原的陳賡兵團打擊胡宗南的主力之目的。
賀炳炎請求發言,彭老總說:“好,賀炳炎你來談談。”
賀炳炎清了清嗓子,說:“我認為,‘打出去’要站在全域性的高度看待‘出去’,我以為第一步是發動宜川戰役,‘圍城打援’,以一部兵力包圍宜川城誘使劉戡率部增援,我軍以主力設伏,殲敵於運動之中。”
張宗遜問道:“賀炳炎,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你能保證劉戡會率部增援?”
劉戡是胡宗南的整編第29軍軍長,進攻陝甘寧邊區的主力之一。在陝北作戰中,他連連吃敗仗,膽小怯陣,受到胡宗南的訓斥。現駐守在延安、洛川、宜君、黃陵、宜川等地。
彭總胸有成竹地說:“這個問題,我來解答。我認為賀炳炎的建議非常有價值,值得大家思考。至於劉戡會不會增援,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是劉戡沒有多少行動自由,他的命運主要是操在胡宗南的手裡。上次增援榆林,劉戡已經因畏縮不前受到‘撤職留任’的處分,胡宗南給他記著一筆賬呢!只要我軍把宜川打得緊緊的,胡宗南就會下死命令叫劉戡增援,他就不敢不來,一定會乖乖鑽進我軍佈下的圈套。”
野司作戰會議決定:春節一過,西北野戰軍即揮師南下,向國民黨統治區進軍。
2月22日至24日,第3、第6縱完成了對宜川守敵整編第24旅的包圍。
宜川被圍後,胡宗南即令劉戡率整編第對師、第90師4個旅8個團的兵力沿洛川至宜川公路經瓦子街輕裝馳援。劉戡開始以種種理由遲遲不見行動。
圍城部隊見劉戡沒有什麼動靜,加大了向宜川外圍的攻擊力度,拿下了太子山、外七郎山等要點,拔掉了宜川城的西北屏障,急得敵旅長張漢初在報話機裡向劉戡哭著求救。
胡宗南親自拿起電話對劉戡下命令:“劉軍長,再背一個處分事小,不執行命令你的腦殼能不能保得住,那可不是我胡某人說了算的!”
劉戡很不情願地率部乖乖進入瓦子街以東地區,力圖當天趕到宜川。
彭總聞訊後,命令3縱、6縱各1個旅繼續圍城,另2個旅自東向西阻敵援軍,令賀炳炎率1縱斷敵後路並自西向東攻擊,4縱和2縱分別從北面、南面夾擊。
也許是老天有意增加戰爭的難度,28日下午天氣突變,開始是霏霏細雨,後來是雨雪交加,入夜則是鵝毛大雪漫天飛舞。
賀炳炎和廖漢生率1縱獨1旅為先頭,尾追敵後,沿公路自西向東,向瓦子街方向突進。
29日拂曉6時,擔任前衛的獨1旅3團全殲敵90師搜尋連,攻佔瓦子街,並迅速向南北兩山攻擊,切斷了敵軍退路,死死扎住了“袋口”。
賀炳炎得知從河東趕來參戰的2縱因距離較遠,加上雪路難行,尚未佔領瓦子街南面高地,而敵主力正在向該地集結,如不迅速佔領南面的高地,整個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