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精神,我西北野戰軍決定發起宜川——瓦子街戰役。
戰法很明確,就是“圍點打援”。以一部兵力圍攻宜川城,集中主力在運動中殲滅可能由洛川東援解圍的國民黨軍。
2月17日,彭總把許光達召來佈置任務,並徵求他對整個戰役計劃的看法和意見。許光達條理清晰地談了自己的見解:
第一,戰役的核心是吃掉敵西北胡宗南集團的主力——劉戡的整編第29軍,而要吃掉敵29軍,就必須設法將其引誘出來,在運動中將其殲滅。
第二,宜川戰略地位比較重要,是陝西東部的重鎮和南北的交通要道,三面環山,工事堅固,易守難攻,是敵我的必爭之地。敵軍守住它,就可鉗制和阻止我軍南下。我軍奪取它,就可由東路南下直插敵之腹地,威脅西安。所以,宜川是敵必救之地,也是我必攻之點。而我圍攻宜川時,切勿急克,這樣才能調動劉戡來援,以實現攻其必救、引蛇出洞的戰役目的。
第三,我軍圍攻宜川后,根據這裡的地形和交通情況,劉戡增援的方向及道路可能有三條:一條是由洛川、黃陵沿洛宜公路以北的金獅廟梁到宜川。此路敵需翻山越嶺,行動緩慢;一條是由洛川、黃陵經瓦子街到宜川。這條路雖然要經過瓦子街以東一段咽喉窄道,易遭我伏擊,但它距離最近,又是公路,便於機動,解宜川之圍最快,敵人很可能走這一條路;一條是由洛川、黃陵經黃龍(石堡)至宜川。這條路援軍最安全,但路程比第二條路遠兩倍,援宜川時間長。綜合起來看,劉戡走第二條路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我軍要重點做好敵人從第二條路來打的準備,主力應重點部署在第二條路上,同時也要做好在第一、第三條路上打擊來援之敵的預案。
許光達還主動提出,為保障戰役周密完善,他指揮的第3縱隊,在完成攻城任務的前提下,抽出1個旅作為機動預備隊,用在第一條路和第二條路兩個阻援的方向上,由他來補這個空,以防意外,保障我軍主力能集中力量用於打援。
許光達的這些真知灼見,當即受到了彭德懷的讚許和肯定,對我軍宜川——瓦子街戰役的實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麼,在具體的戰役組織指揮中,怎樣才能實現中央軍委和彭德懷確定的“圍直打援”的作戰方針,把擺在洛川、黃陵一線的劉戡的第29軍引誘出來消滅,而又不讓宜川之敵跑掉呢?
許光達認為,要兩頭俱勝,需要動腦筋、用計謀。他說:“我們的計劃是:開始,要猛攻宜川,逼使被圍在宜川的張漢初(敵第24旅旅長)告急。胡宗南的援兵一出動,就要打個怪名堂:援兵急來就慢打,慢來就急打。”急慢相兼,引蛇出洞。他用“活捉老狼”的辦法為例,形象地說明這一謀略的奧秘:有經驗的獵人活捉老狼的辦法是預先挖好陷阱,先掏出狼崽子,打得它嗷嗷亂叫。老狼一急,不顧一切去救崽子,結果便掉進了陷阱裡。如果獵人一棒子把狼崽子打死了,老狼也就不來了。
許光達的這一著果然十分靈驗。2月22日,我軍向宜川方向攻擊前進,23日肅清了該城周圍敵之地方武裝,孤立了宜川。24日我軍包圍宜川,並積極展開猛烈的進攻。至對日先後突破敵外圍防禦,佔領了敵戰術要點老虎山、虎頭山、萬靈山、外七郎山等陣地,將敵壓縮於城內。面對著我軍兇猛的攻勢,宜川守敵驚恐萬狀,頻頻向胡宗南告急求救。胡宗南再也坐不住了,命令宜川守軍死守待援,又急令劉減率整編第29軍2個師共4個旅8個團的兵力,於2月26日由洛川、黃陵地區出發,沿洛川、宜川公路經瓦子街輕裝馳援。
蛇終於出洞了,我軍戰役的第一步基本達成。
接著,我軍繼續猛攻宜川,迫使宜川守敵拼命呼救,胡宗南死令劉戡“立即前進,不準停留”,促使劉戡率部於29日進至瓦子街以西地區。當敵完全上鉤後,我軍即以5個團繼續圍攻宜川,誘使援敵深入就範,同時集中主力9個旅,以伏擊態勢突然包圍了劉戡援軍。當主戰場轉至殲滅瓦子街之敵援軍時,許光達命令圍宜部隊暫緩總攻,一方面加強防禦,以防兩部敵軍突圍匯合或逃跑,另一方面做好總攻的準備。
瓦子街的槍聲漸漸停息,彭德懷打電話給許光達:“現在,應該收拾狼娃子了!”
“好!”許光達回答得很乾脆。
在宜川城周圍的制高點中,惟有內六郎山和風翅山地勢險要,而兩山中,內七郎山更為險峻。此山並不高,海拔僅300餘米,但背倚城牆,山壁如削,自古就有“七郎一條路”的說法。這條路藏在山肚子裡,是條曲裡拐彎的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