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隊的主力,趁著拂曉之時,疾速東渡汾河,直插小店以北,這是為了殲滅小店、武宿之敵,乘勝奪取外圍陣地。7縱隊指戰員與兄弟部隊一起,經過一天的激戰,殲滅了敵暫編49師各一部。隨後,繼續擴張戰果,攻佔敵據點多處。7縱的另一部,為策應小店地區的作戰,在城北鳳閣梁一帶殲敵第68師1個多團和暫編第39師1個營,並用炮火控制了城北新城機場。
在總攻太原的戰鬥中,彭紹輝指揮所屬部隊,配合20兵團殲滅北郊之敵,爾後由大、小北門攻城;同時配合第18兵團殲滅東郊之敵,再由東大門攻城。各路大軍協同作戰,終於攻克了閻錫山多年經營的老巢太原城。
太原戰役後不久,彭紹輝奉命率領部隊進軍西北。此時,他帶領的第7縱隊已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7軍。
第7軍到達陝西后,編入1野第回兵團編制。此時,第1野戰軍和西北軍區部隊的總兵力已達到41萬餘人,徹底改變了敵強我弱的狀況,我軍鬥志高昂,敵軍士氣低落,解放大西北的條件已經具備了。
7月6日,彭紹輝參加了野戰軍在咸陽召開的前委擴大會。
會上,彭德懷司令員經中央軍委同意,提出了“鉗馬打胡,先胡後馬”的作戰方針。會上大家分析,西北“二馬”尚未遭到過我軍殲滅性打擊,戰鬥力較強,對胡、馬二敵不能分兵去對付,必須集中力量一個一個地殲滅。若是“鉗胡打馬,先馬後胡”,從戰場上考慮,把“二馬”殲滅在陝西比讓它逃回老窩再打有利,但是打馬比打胡費力,“二馬”兵力分散,不易聚殲。我先打馬,胡宗南則會退向漢中,若我軍南下追擊,也不易全殲胡部,而二馬必然乘機進擾關中,威脅我軍後方,增加補給困難。“鉗馬打胡,先胡後馬”則較為有利,胡宗南在扶眉地區兵力集中,若我包圍該地區,其秦嶺以南沒有敵戰役預備隊增援;我軍能全殲該敵。雖然胡、馬可以南北策應,然而胡馬之間有空隙,我軍可以從容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