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4 頁)
“轟!轟!”兩聲巨響,趙章成的迫擊炮像長了眼睛似的,正好落在敵群中。緊接著,1營機槍排排長李得才的重機槍也開火了,打得敵人東倒西歪,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
“打,狠狠地打!”河岸上揚起一片吼聲。
敵人潰退了,慌忙向四處逃竄。
“打!打!延伸射擊!”楊得志再一次命令著。
“轟!轟!轟!”又是一陣射擊。在我炮火的掩護下,渡船靠上了北岸。只見勇士們飛一樣跳上岸去,手榴彈、衝鋒槍一齊打向敵人。最後終於佔領了敵人設在渡口的工事,為第二船的戰友們殺開了一條通路,為全軍渡河奠定了立足點。
不久,第二船的勇士們也渡過河,和第一船的人會合在一起。
敵人仍在拼命掙扎,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撲,企圖趁我渡河勇士立足未穩,將其趕下河去。
面對這種情況,楊得志一次又一次指揮炮兵、重機槍射擊。煙幕中,敵人紛紛倒下。趁此機會,勇士們齊聲怒吼,撲向敵群。雪亮鋒利的大刀在敵群中閃著寒光,忽起忽落,左砍右劈。號稱“雙槍將”的川軍被殺得潰不成軍,沒命地往北山後面逃竄。
經過數小時激戰,渡口完全被紅1團佔領。
楊得志和團部的其他領導是乘第三船過河的。這時,天色已晚,船工們加快速度,把紅軍一船又一船地運向對岸。
正當紅1團全部渡過大渡河之際,楊得志獲知,追敵薛嶽等部也已北渡金沙江,從德昌趕來了,然而為時已晚,正是楊得志指揮紅互團強渡大渡河成功,為後面千軍萬馬的紅軍開啟了通路。
蔣介石要把紅軍變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3.楊得志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可謂身經百戰。但從來沒有像這一次
感到如此大的壓力
邯鄲,春秋戰國時為趙國的國都。那時的趙國,東臨燕。齊,西接秦國,南連韓、魏,北近匈奴,“數拒四方之敵”,被稱為“四戰之國”。到了近代,人們又稱它為“四戰之地”,其戰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提起邯鄲,人們不由得想起“黃粱一夢”這個典故。說的是在邯鄲北面不遠處有個喚做黃粱夢的小村,山東盧生借宿在此,在旅店裡遇一道士。那道士給盧生一個枕頭,盧生枕在上面睡著了。這時,店主人剛蒸上一鍋黃米飯,盧生夢見自己做了大官,娶妻生子,享盡了榮華富貴,可一覺醒來,黃米飯還沒有做熟。
這個典故的含義,也是不言自明瞭。
然而,在半個世紀以前,正是在這“四戰之地”,蔣介石做起了他的黃粱夢。
1945年10月中旬,國共兩黨於10月10日簽訂的和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