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出資把父親的研究成果彙整合冊,出版發行。在他看來,包產到戶影響了父親和自己,甚至還推動著溫州人走向了世界。
書的名字叫《燎原火種》。陳堅把書帶到了歐洲,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朋友們。那是一段後人應該銘記的歷史,它記錄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實踐和思考,也記錄了一個國家進步的歷程。對於陳堅來說,這是他的力量之源。
2008年8月,戴潔天和陳小梅回到了闊別54年的老宅,眼前的一切都如此熟悉。
54年過去了,一切物是人非,現在的老宅裡住著一群在溫州打工的外地人,這裡成了他們溫暖的家。在這裡,戴潔天彷彿看到了整個溫州。
據統計,目前在全國各地經商辦廠的溫州人達160多萬,僑居在世界81個國家和地區的溫州人也達50多萬。200餘萬溫州人在全國、在世界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溫州的對外貿易出口達到了100多億美元。
溫州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一個符號,“溫州模式”成為各地爭相學習和研究的物件。
戴潔天對於眼前的一切再沒有遺憾,曾經的苦難已是過眼雲煙。“現在國家中興在望,千家萬戶都富裕起來了,我前天晚上想到了兩句詩:喜看千家倉廩實。千家萬戶都富裕起來了,農民的倉裡頭糧食也多了。安心老病臥殘陽。現在是老病,太陽也下山了,沒有什麼遺憾了。20年如一日,兩字值千金,就是‘###’兩個字,其實都算了,一筆勾銷了。”
陳小梅同樣很知足:“事實證明我們當時做的是對的,你反過來想,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犧牲了多少戰友,他們得到了什麼補償?都沒有嘛。所以說我們也是這樣的,無怨無悔。事情已經過去了,現在就希望身體健健康康的,家人平平安安的,這就是幸福,不求什麼。”
對陳堅來說,一切都是剛剛開始,歐洲的風雲和波濤已經重新打磨了他,但他有一點沒變;那就是敢為天下先。“溫州人總是喜歡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喜歡不停地開拓,總是以拓荒者的姿態出現在商品市場的大潮中。是我父親,我家裡,我們出生的那個地方,使我們養成了這種習慣。”
如今父親退休在家,更多時候他是一個觀察者和思考者。而在萬里之遙的地球的那一端,兒子正沿著父親曾經夢想開闢的市場之路續寫傳奇。
羅卡角,整個歐洲大陸的最西端,距離陳堅的第二個中國城70公里,距離溫州14 000多公里。這裡是500多年前歐洲航海家起航探尋新大陸的地方,也是世界市場形成的起點,這座巨大的石碑上鐫刻著葡萄牙著名詩人卡蒙斯的名句:陸地在此結束,海洋由此延伸。
“人不能和歷史賭氣。”
2008年6月26日上午11時10分,奧運聖火在太原傳遞的最後一位火炬手點燃了聖火盆,在她身後的背景牆上寫著“點燃激情,傳遞夢想”。她對記者說:“這是一項神聖而重要的使命,我代表農民承擔起這個使命,就要代表農民跑好這一棒。”
在她六十餘年的歲月裡,幾番逐浪沉浮,幾度如花開謝,不變的是中國農民的激情和夢想,那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她曾經榮耀地站在虎頭山上放聲高歌,也曾經失意地待在家中閉門苦思,如今她正沉著練達地馳騁於商海。
從某種角度來說,她的一生是新中國農村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她所經歷的光榮和迷惘、挫折和重生,其實是我們共同走過的一段心靈旅程。
不過,在歷史洶湧的潮流中,她從沒失落過肩上的責任感和心中創業的激情,那是使她重生的力量。三十年滄海桑田,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輝煌誕生,但這並不意味著昨天的故事隨風遠去。
她說“人不能和歷史賭氣”,她不願生活在歷史的輝煌中,卻也無法割捨歷史的記憶。她叫郭鳳蓮,她的村莊叫大寨。
。 想看書來
這種事歷史上也有過,但確實少(1)
也許是因為山西這片貧瘠的土地無法養育太多的人口,歷朝歷代都有大批的山西人走出太行山,西遷陝西,東行河南。更有無數山西農民北出西口,唱著《走西口》的悲愴歌謠,向北方尋找一片果腹之地。也就是這些原本赤貧的人,在走向荒涼而廣闊的草原之後,迅速發現了無數的商機,原來世間還有如許安身立命之道,他們用自己被貧寒困苦磨礪出的堅韌和智慧,成為古老中國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晉商。
1824年,晉中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