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弱。
她反覆強調:“如果你要提到我,一定要告訴人們這件事。”
儘管她有著嚴重的病患,但仍然歡迎任何尖銳的提問。她對陳璧璧的描述很專業,因為璧璧的鬼魂曾清晰地出現在她眼前。她說和其他鬼魂的交流常常不太清晰,就像手機進出服務區時一樣。
她告訴我:“璧璧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人。”
我好奇地問她,我能否親眼看到一次無意識創作的過程。克倫·倫德加答應要為我試一下,但不是現在,必須要等到她身體好些的時候,因為“接收資訊”非常消耗她的精力。
不管結果如何,我斷定這樣的材料不容錯過。在這樣一座城市,陳璧璧就是一篇真實的文章,一個真正的舊金山人。
在不透露其他內情的情況下,我只說她敘述的在蘭那王國失蹤的十一位旅遊者的故事,他們曾好幾星期成為新聞頭條報道的內容,每個讀者都可能知道他們的故事。或許,倫德加在讀了報紙以後,又在自己腦中虛構了一些內容。但是,我後來在採訪別人時聽說,在倫德加寫的奇異故事裡,還包含了許多從未被報道過的真實細節。
無論我們是否相信,活人能夠與死者交流,但讀者在閱讀小說的時候,都願意暫時將懷疑擱置一邊。至少我們都曾經幻想過,透過別人的想象進入那個世界。
故事的述說者現在或曾經在我們的中間。
所以,我就這樣寫了本書中的故事,一個由倫德加的無意識創作引發靈感的小說。我保留了璧璧源於宗教和種族的觀點,不同傾向的讀者或許認為這些觀點有狹隘之處。在這個真實事件中,有幾個人要求我隱去他們的真名,而且,我也不能考證璧璧說的某些細節,因此我只保留了我覺得有趣的內容。另外,很多人在回憶時都會有潤色,充滿誇張和個人的意識形態,所以,小說有可能和事實有出入。
致讀者(2)
儘管你可能會認為,寫作本書與佩興斯·沃斯作記錄一樣容易。然而事實上我是依靠了很多人的幫助,才艱難地將碎片組合起來。至於採訪,我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在此無法一一列出,但他們自己都知道。
我感謝舊金山的AsianArtMuseum(亞洲藝術博物館)和紐約的美國心靈研究學會向我敞開大門。願讀者能拜訪他們,閱讀他們豐富的藏書和檔案,並向他們慷慨解囊。
在寫本書時,我仍然沒有機會前往蘭那王國,無法親眼看到書中提及的地方。所以,我很感謝維維安·扎隆借給我關於那個國家的錄影帶。比爾·吳教授對中國的佛教藝術和滇緬公路作了專業的評點,同時修正了璧璧一些關於文化影響的敘述,但是我仍保留了她敘述中的錯誤,我懇求吳教授能原諒。紐約MetropolitanMuseumofArt(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邁克·赫恩提供了對中國美學的獨到見解。託尼洛苗圃的羅伯特和黛博拉·託尼洛解釋了在竹林中到底發現了什麼。馬克·莫非的《TheHighFrontier:ExploringtheTropicalRainforestCanopy》(《最邊緣:探索熱帶雨林冠層》)使我對生態系統有了鮮明而深入的瞭解(馬克·莫非和書中的同名人物沒有任何關係)。埃倫·摩爾整理了收集到的資訊。動物行為學家伊恩·鄧巴提供了狗的行為和馴狗知識,但本書描寫的方法並不完全代表他的觀點。
我不可能確證關於蘭那王國的所有細節,我只能用虛構的人物來闡述“璧璧的報告”,也許這會使虛構與真實的界限變得不太清楚。
簡單地說,璧璧的故事真實性可以從很多資料裡找到,包括“小白哥”的故事,以及對南夷部族的戰爭。我對任何明顯的錯誤表示道歉,很多錯誤無疑是我造成的,但有些是璧璧的。編輯莫莉·伊萊斯和艾米·泰珀刪除了頁面上的混亂,並說明我去了哪裡,為什麼會迷路。安娜·賈汀刪除了大量令人難堪的內容。
最後,要特別感謝克倫·倫德加,感謝她允許我使用“璧璧的作品”,並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問題,還像朋友一樣歡迎我。
克倫於2003年10月因病逝世。
一樁兇殺案(1)
旅遊者在蘭那王國消失
為11名美國失蹤遊客擔心
梅·L.布朗報道
舊金山《紀事報》特別現場報道:
12月31日,在曼陀羅金塔酒店的豪華酒吧中,習慣於奢侈的西方遊客們,正在享受美國式昂貴的雞尾酒。但沒人慶祝即將到來的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