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種新的成本觀念——“花錢是為了省錢”,也是成本效益觀的體現。
1987年,庫珀和卡普蘭發表了一篇題為《成本會計怎樣系統地歪曲了產品成本》的文章,首次提出“成本動因”(cost driver,成本驅動因子)的理論。成本的本質是一種動因函式,是不同因素(自變數)相互作用、合力驅動的結果。傳統的成本觀點認為,產量或者業務量是發生成本的唯一動因,或者說,對成本分配起決定性的制約作用,由此就產生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形成了量本利分析、基於產量的彈性預算等成本管理方法。
庫珀和卡普蘭站在多重動因影響的角度,對傳統的唯一動因觀點提出了異議,將成本動因歸納為五類:數量動因、批次動因、產品動因、加工過程動因、工廠動因。按照庫珀和卡普蘭的多重動因理論,擴大了傳統成本管理的因素影響和分析範圍,從而為創新成本管理開闢了新的途徑。比如,按照作業成本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對成本動因的分析,企業成本可劃分為由業務量動因驅動的短期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業量動因驅動的長期變動成本(主要是各種間接費用)。基於兩種因素對作業成本的影響,企業的成本控制就可以跳出傳統的簡單減法,可考慮透過實現擴大一定經營規模來進行單位成本的控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大規模,攤薄成本,因為通常較大規模比較小規模更有利於降低單位產品成本。同樣,按照成本多重動因理論,採購費用支出不只受採購數量所制約,還與採購次數有關,大量採購能降低單位採購成本;營銷費用支出也不只受銷售數量所制約,還與銷售批次有關,大量銷售能降低單位產品負擔的營銷費用。對這類問題,若能分析出各動因(自變數)與成本(因變數)之間的關係,建立成本函式的具體模型,即可進一步運用數學方法確定最優經濟規模。
按照成本多重動因理論,影響成本不僅有客觀因素,還有人的主觀因素,甚至在一定條件下,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本驅動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成本函式可表示為:成本=f(客觀動因、主觀動因)。為什麼現在很多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強調員工參與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比如推行全員成本管理、實施全員成本控制,就是基於成本主觀動因的考慮。實際上按照業務流程運作所發生的成本,應該是必須的客觀成本,而由於員工的價值觀、做事作風、工作態度和責任感、辦事能力、對成本管理的認知以及團隊中的組織溝通等主觀因素所形成的成本,是最難把握的,也是最難控制的,因為這類成本多屬於隱性成本,在短時間內很難看出來。要控制主觀成本,必須加大成本管理責任建設,落實成本控制責任,建立目標責任成本,將成本指標分解落實到崗位、班組和每個員工,建立強有力的成本指標執行和考核體系,將主觀成本風險控制在嚴密的制度流程之中。
創新思維 跳出傳統成本管理圈子(4)
資訊科技的發展,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生產和管理手段,也使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全球化的採購、生產和銷售,這些變化深刻地影響著企業的利潤和成本。在這種背景下,企業成本管理必然出現新的發展態勢,產生新的獲取利潤的策略。
成本新策略一,從成本的多重動因入手控制成本,而不是僅僅聚焦於產品的製造成本。因為產品的知識含量增加,產品成本的發生,有的與產品數量(生產工時)相關,有的與非產品數量相關。所以,企業就必須按與成本發生相關的其他因素去追溯計算成本。
產品的生命週期並不只限於市場的持續時間,應從產品概念的產生和產品的設計開始算起,直至企業放棄與該產品相關的一切業務活動為止的全過程。整個過程各環節都有成本發生,比如設計開發成本、製造成本、使用維護保養及廢棄成本。因此,企業成本控制要跳出製造成本範疇,從產品全過程進行成本控制。
成本新策略二,成本可以控制更可以避免。所謂成本避免思想,就是不要等到成本發生了再來節省,也就是說,在成本沒發生前,就採取了嚴密的控制和保證措施,做到精細管理、精確生產、精益創效。傳統的降成本措施往往偏重於事後的改進、節省,這很難從根本上避免成本的發生。其實,生產過程除了必要的成本投入,很大一部分成本發生時由於生產組織不嚴密造成的,就是浪費。現在流行的精益生產,就是從避免成本、杜絕浪費的角度來組織生產作業的,比如即時生產,倡導“零庫存”,就可以儘量避免所有的存貨成本;全面質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