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說起。我的曾祖是獵戶出身,射得一手好箭。他老人家青年時期,恰逢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亂世。那時宋太祖趙匡胤還沒有弄住大事兒,是個混跡於開封娛樂場所裡的混混兒,人們都叫他“小趙子”。
一天,小趙子無意間遇上了貌若天仙、落難廟舍的趙京娘,便起了英雄救美之心,要千里護送京娘到山西蒲城。他們行至黑松林時,遇見了一隻斑斕猛虎。小趙子自恃曾在少林寺學過一些功夫,持青龍棍與猛虎搏鬥起來。這情節聽起來同百十年後武松打虎的情節有些相像。我曾祖以一個資深獵戶的經驗告訴我說:人赤手空拳或拿根棍棒跟老虎打鬥,取勝的機率幾乎是零。因此,施耐庵後來寫得武松在景陽岡打虎,那純屬文學藝術誇張手法,大家千萬別信。我曾祖說:當時老虎已將宋太祖摁倒在地,張開血盆大口就要向他頭上咬去。幸虧我曾祖那天到松林裡打獵,伏在樹後,輕舒猿臂,一箭射穿虎頭。這樣,我曾祖便於“小趙子”——也就是後來的宋太祖有了救命之恩。後來,宋太祖做了後周的禁軍首領,便讓我曾祖做了他的貼身侍衛。再後來,太祖做了大宋皇帝,便提升我曾祖做了內外提點殿前太尉,傳到我這裡,已經是第四代承襲職務了。
雖說我家三代武官傳世,我卻生來就不喜歡舞槍弄棒,而是喜愛吟風弄月,做些詩詞文章。為此,我曾經遭到父親的多次責罵,罵我不務正業。我就表面上練武糊弄父親,暗地裡學寫詩詞歌賦。結果是武功沒練成,詩詞文章也寫得很一般。我敢說,如果得到象歐陽修那樣的老師教誨,我的文學成就絕不會在蘇東坡之下。但現在家裡人卻讓我接班替職,做什麼鳥太尉,真是沒勁透頂,我知道只要自己一邁進官場的門檻,整天把時間消磨在酒桌賭局上,把精力用在勾心鬥角上,這輩子就不會有什麼作為了!古語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幹錯行”。誠如斯言,悲夫!
三、“陳橋兵變”和“杯酒釋兵權”與幹事創業的大環境之間的關係
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是:朝廷上缺少幹事創業的大環境,即使我沒有幹錯行,也甭想做出什麼成績來。造成這種大環境的人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當年的“小趙子”,自幼習武,後參加隊伍,在烽火狼煙中打拼,到後周柴世宗時,“小趙子”已經升遷到殿前都檢點的職務,成了手握重兵的禁軍統帥。軍權在握的趙都檢不滿足於禁軍統帥的位置,趁柴世宗去世,恭帝年少即位,後周政局不穩的形勢,策劃了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
這件事說起來很有些戲劇性:公元960年春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邊境,身為殿前都檢點的趙匡胤就請命帶兵抵抗。大軍經過兩天準備,然後出發,但剛走到京城外二十里的陳橋驛,趙都檢卻命令三軍將士就地休息,他的弟弟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連夜串聯各位將領,四處散播宣傳趙都檢就要當皇帝的訊息,並且拿出事先準備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就這樣,趙匡胤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後周的江山,自己當上了大宋皇帝。據我曾祖說: 當時,自己就是伺候太祖穿上黃袍的親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宋太祖的軟肋就在於自己是因為手握兵權,才從後周恭帝幼子寡母那裡奪得了江山。所以他最清楚兵權的重要性,自己坐上皇位後,對於曾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鞍前馬後打天下的弟兄們猜忌起來。善於玩弄權術的宋太祖又策劃了“杯酒釋兵權”。他召集幾位軍功卓著的大將,在皇宮舉行宴會,酒至半酣時,忽然掩面哭泣,眾將官驚問什麼緣故?太祖說:我要是沒有你們的幫助,也做不了這個皇帝;但做了皇帝,卻一年來都沒有睡過安穩覺。如果有一天,你們的部下也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會怎麼辦呢?眾將官聽到這裡,嚇得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請皇上給我們指引一條出路。太祖就說:依我看你們不如交出兵權,到地方上做個閒官,買點房產,給子孫留點家業,安度晚年不是更好嗎?何必非要在軍隊裡受罪呢?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將官們都各自遞上辭職申請,領上朝廷賞賜得財物回老家了。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之後,建立了新的軍事制度:領兵的軍官不能調兵,調兵的部門不管領兵。同時太祖還從地方軍隊挑出精兵,編成禁軍,由自己親自控制。就這樣太祖還不放心,又對全國的各級軍官每三年進行一次大換防,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從根本上避免了軍隊將領因軍權過重而篡奪皇位的危險。
宋太祖還把這條經驗刻在石碑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