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侃:時光就像媽媽織布的梭子一樣,過得很快;也像射出去的箭一樣,只是眨眼的工夫,就消逝不見了。你要是不用心讀書,日子一天天過去,可惜不可惜呢?從此,小陶侃發憤用功讀書,十分珍惜光陰。
有一天,陶侃父親的幾個生前好友途經這裡,因冰雪封路,天色將晚,就來陶家借宿。但陶家室如懸磬,沒有食物招待客人。湛氏就毫不猶豫地拿出剪刀,把長髮剪下,編成假髮,出門賣與鄰人,換回酒菜招待客人;還撬下家中的舊樓板當柴燒,把墊在床上的禾草切碎喂客人的馬。這就是陶母“截髮筵賓”的動人故事。
後來陶侃出任縣令,在赴任之際,湛氏又送給陶侃一坯土塊,一隻土碗和一塊白色土布。一坯土塊是教兒永記家鄉故土;一隻土碗是教兒莫貪榮華富貴;一塊白色土布是教兒為官要盡心恤民,廉潔自奉,清清白白。
陶侃在海陽做縣吏的時候,監管漁業。孝順的陶侃趁下屬出差順路之便,帶了一罈醃魚送交母親。誰知湛氏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罈魚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和信,愧疚萬分。從此清白做人,廉潔為宮,勤於政事,從長吏、太尉、都督大將軍一直被封“長沙郡公”,成為中國古人治學和為官的表率。
六、歐陽母親教子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是當朝有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歐陽修的母親鄭氏。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等他長到五六歲時,母親鄭氏想讓兒子讀書,因為家裡窮,買不起紙筆;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歐陽修練字。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每天寫讀,積累知識,很小時就已能過目成誦。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歐陽修長大以後,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是第一名。20歲的時候,他已是當時文學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母親鄭氏還經常將丈夫為官的事蹟講給兒子聽。她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於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研究。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於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常常深表同情,嘆息不止。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經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賓朋。所以去世後,沒有留下一間房和一壟地。她還告誡兒子說:對於父母的奉養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孝心。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佈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要心存仁義。母親鄭氏語重心長的教誨,激勵歐陽修成就了一生的功業,形成了他關心朝政,直言敢諫,積極倡導改革文風,注意發現和提拔人才的優秀品質。
吳用講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我聽得如痴如醉,敬佩有加。我深為自己沒有早點聽到這些故事而懊惱,也深為自己不懂教育方法,沒有對三個兒子進行早期教育而後悔。我很動情地說:吳先生,請你以後多幫助我開導教育他們哥兒仨吧!在以後的兩年多里,吳用就經常和我的兒子們交往,成了我家的常客。
七、沒想到吳用把我的兒子引上了歧途
所以,當吳用先生兩年以後再次來我家,同三個兒子喝酒的時候,我不僅沒有反對,還非常支援!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吳用藉口他教書的一個大財主家要辦筵席,想用十數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鯉魚,特地來這裡求我兒子們想辦法為由,把弟兄仨聚集到一起喝酒。然後,慢慢把話題引向了水泊梁山,說那裡的魚兒又大又肥,如何不去捕些來?小二他們告訴吳用:梁山上如今新來一個好漢,是東京禁軍教頭,叫做豹子頭林沖,武藝超人。他們聚集了好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還把八百里水泊佔住了,絕了俺們的衣飯。而官司捕盜每次下鄉來,都是禍害百姓,把老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都逮住宰吃了,最後還要用盤纏打發他們起身。可是一同梁山的強盜交手,就都嚇得屁滾尿流!阮小五還表現出對梁山強盜們的無限嚮往:他們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府;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真是快活透了!我們弟兄三個都有一身好本事,啥時候也學他們的樣子,瀟灑一回!
吳用聽到他們弟兄三個都在說些天不怕地不怕的話,這才告訴了自己這次的真正來意。他說:我的三位好弟兄,不是我壞心術來引誘你們,因為這是件驚天動地的大富大貴!當朝蔡太師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梁中書,蒐羅了十萬貫金珠寶貝要起解到東京,給他丈人慶賀生辰。如今東溪村的保正晁蓋想要請你們去商議,聚集幾個好漢,在山凹僻靜去處,劫取這一套不義之財,大家圖個一世快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