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染貧牟��檔乩鍩僱�鶉嗽謁�瓷系固諦┞蚵簟J鞘裁綽蚵粑也磺宄��皇且��芯醯講皇鞘裁春戲ǖ納�猓�
三、說說他們弟兄仨的綽號
接著,我就聽到了人們給他們哥兒仨起的綽號。
阮小二的綽號是“立地太歲”。“太歲”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是真實存在的,它又稱“肉靈芝”,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是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於土壤中,生命力極強。它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複合體,正處於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左拐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
但民間傳說中的“太歲”則是最著名的凶神,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古人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興建土木要避開其方位;否則就不吉利。“太歲頭上動土”這句俗語,幾乎無人不曉,意思是說,太歲是不能觸犯的,否則就要遭受災難。後來就成為對那些容貌兇悍、惹不起的“茬兒”或冒犯不得的人的特稱。
阮小五的綽號是“短命二郎”。“二郎”即二郎神楊戩,是道教傳說中的天上凶神,三眼華光,武藝高強,善於變化,人莫敢惹,誰要是遇上了他,誰就得短命。
阮小七的綽號是“活閻羅”。“閻羅”是佛教中的鬼王,主宰地獄,統管陰司,神鬼皆怕,後來成就為極兇惡的人的喻稱。
大家只看他仨的綽號,就知道他們在當地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但我一個老婆子確實感到無能為力,就盼望著他們能結交一個品行好些的人,勸說勸說他們。
後來,大約是兩年多以前吧,阮小二他們帶回一個秀才摸樣的人來,長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衣冠整齊,文質彬彬。他叫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吳用比他們哥兒仨年長,又知書達理,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在談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時,吳用侃侃而談,給我講了三個模範母親教育兒子成才的故事:
四、“孟母三遷”的故事
第一個是一代鴻儒孟軻的母親。孟子3歲喪父,由母親仉氏教養長大###。孟母不只是關注兒子的起居冷暖,還不厭其煩地以“言傳”和“身教”來培養完善兒子的人格。最初,孟家住在一個貧民區,周圍的居民文化素質和禮儀修養都不很高。孟母看到孟軻經常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覺得這裡的環境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郊外。新家的附近是一片墓地,經常可以看到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大家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葬。小孟軻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樂隊的樣子吹嗩吶,學著孝子的樣子痛哭流涕。
孟母發現兒子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就第二次把家遷到了交易市場附近。這裡每天都有集市貿易,各行各業匯聚。孟軻看到鄰居殺豬,就用泥巴捏成小豬,模仿鄰居的樣子用竹片把“豬”殺掉,沿街叫賣;還有個鄰居是鐵匠,家裡整天燃著大爐子,叮叮噹噹打鐵。孟軻就也在院子裡,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打鐵玩!
孟母一想,這裡環境還是不好,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到學校旁邊。那裡是讀書人來往聚集的地方,可以感受到莘莘學子們高雅的氣質、優雅的舉止和禮儀規範。孟軻就和一群孩子們在大樹底下,演練學校中的各種禮儀。這就是孟母“三遷擇鄰”的美談。
孟子在幼年時期,比較貪玩,經常逃學。孟母知道後問孟子說:你學到什麼程度了?孟子答道:尚未博學。孟母聽後非常生氣,拿起刀來,當著孟子的面把織布機上的緯線割斷說:你現在輟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你經常逃學怎麼能成為有用之材呢?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要為外界所幹擾;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於成為歷史上的儒學大師。
五、陶母教子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她16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丈夫就病逝了,從此家道中落,孤苦無依。湛氏只好以紡織為生,供陶侃讀書。可是,小陶侃生性貪玩,讀書不用心。有一個雨天,陶侃沒上學,蹲在地上看母親織布。湛氏停下織布,讓小陶侃背誦課文。當背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湛氏告訴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