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v章(第1/2 頁)
只不過,再奎怒仍是美人。而且,比起剛才那淡笑的綺麗,如今這美更是英風激盪,眼裡有風雷、霹靂,還有狠厲、無情。
雖則恁是無情也動人,但是他忽然眉頭一動,臉上又一次掣出了笑意,而且,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叫陸康道:“陸伯伯。”
陸康臉上的譏誚之色更甚:“賢侄何事?”
孫策道:“陸伯伯聽見門外的聲音了嗎?”
陸康細聽了一下,門外果然有一陣喧囂的馬蹄聲傳來,夾雜有人的呵斥之聲,他雖聽見了,口中仍道:“聽到那又如何?那不是你的人馬麼?”
孫策搖了搖頭:“那怎會是我的人馬?領兵之人,乃是梁剛、李豐二人。”
陸康似有所悟:“他們不是袁術的手下麼?”
孫策道:“不錯。他們即將留下,我將仍帶原有的一千餘人回到壽春。”他頓了一頓,接著道:“當然,另有降卒五千,我已準備交與甘將軍,讓他帶去丹陽。”
陸康再冷笑道:“賢侄的心思,真可謂想得長遠了。——你還要說,自己沒在其中得到任何好處麼?”
孫策反問道:“依陸伯伯的意思,我是應該把這五千人馬留給袁公路?”
陸康道:“反正你也是心懷鬼胎,又何必再裝作呢?”
孫策再次自信地搖頭:“不,我在陸伯伯面前,無需裝作。——我剛才的那些話,哪一句不是真的?”
大堂之中,此刻除了他自己的親信和陸康之外,還有甘寧、江四九兩人。
他並不怕在他們面前展露自己的野心——一個沒有野心的人,不值得別人投奔。
而且大丈夫行於天地之間,若沒有一點建樹,妄為男人。更何況他的父親不是別人,乃是白手起家、曾使三郡肅然、拜將封侯、雄霸帝京的江東猛虎孫文臺!
他作為他的兒子,豈能不胸懷大志、野心勃勃?
他也不怕將心中所想告訴陸康,因為他是自己父親的好友,不會不理解自己的所為,只是自己親率兵馬來攻打他,他一時想不開而已。
他也是一方郡守,沒有理由不知道自己乃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只要拋去感情因素,理性思考的話,便會知道自己的做法的確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不管是對百姓還是對自己,都是最好的。
更何況——
孫策還是帶著自信的笑意,對還在怒視著自己的陸康道:“陸伯伯,你可不能將廬江一地看做自己的私產,何妨為這裡的百姓多多考慮一下呢。再者說,若憑一己之力不能改變些什麼,何不順勢而動,因勢利導,儲存實力,以待來日?陸伯伯,我言盡於此,就此送你去別院,安度晚年吧。”
陸康頹然道:“罷了!我也自知老朽,年歲無多,眼見漢室傾頹,卻仍無力迴天,只有一拼殘年,做螳臂當車之舉,可笑是不自量。”
說著,他拱手對孫策倒:“老朽去後,若來日賢侄得回江東,雄踞一方之時,吾子陸績、從孫陸遜皆在吳郡,望賢侄念在我與乃父的情誼上,照應一二,如此我便感激不盡了。”
他這話,倒像是託孤之語。孫策忽然心中一動,道:“陸伯伯何不隨甘將軍去丹陽,再去吳郡呢?”
陸康慘然笑道:“我已年過七十,在廬江已經呆了三十餘年,我不願離開,只願老死於此地,還望賢侄成全。”
說著,他不再說話,也不等人來攙他,轉身就走。
孫策望著他蕭索的背影,不覺幽幽一嘆:
這世上總有這麼多不得已而為之的事。自己並不想做袁術的走卒,最終還是做了;自己也不想與陸康鬧到兵戎相見,最終也還是到了這一步。
只是心中雖則有遺憾,但他卻並不後悔,因為他若是想要震翼高飛,有些事也不得不做。所以他旋即收回了目光,看向虎案之下,準備讓甘寧帶領降卒回到丹陽。
接著他便看到站立在虎案之下,甘寧與江四九兩個,都正在看著他。
兩個人的目光並不相同。
他很明顯地感覺到,甘寧頗為欣賞自己,但江四九的神情,卻顯然有些複雜。她一邊很複雜地看著自己,一邊還在想著心事,似乎在盤算些什麼。
他忽然又想起,在周瑜的來信當中,曾明言江四九並非投入我軍,只是送甘寧前來而已。她自己則要去兗州。也就是說,他親眼所見的這一員勇悍殊麗的戰將,遲早將要屬於別人。想到這裡,孫策的心中,就不由得生出一些遺憾來。
但是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