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在川北,他們再次點燃熊熊的革命烈火,準備建立新的川陝革命根據地。
第六章攀巴山涉蜀水赤流卷川軍1932年歲末。川東北。
王樹聲率部翻越巴山天險後,直趨兩河口。鎮上的百姓聞訊,敲鑼打鼓,夾道歡迎。很多百姓的家門口鋪滿了鞭炮的紙屑,滿街滿巷到處瀰漫著爆竹的煙味。戰士們那股高興勁就甭提了,大家互相擁抱,盡情歡笑:“我們到四川了!”
“打倒反動軍閥,解放四川人民!”
部隊在兩河口並沒有停留,一路疾進。走了一百多里地後,到達了泥溪場。方面軍總部在這裡確定了入川作戰計劃,兵分三路:十師向通江城東北的洪口前進,向東發展;七十三師經平溪坎向南江發展;總部率十一、十二兩師直逼通江城。
這樣,解放川北的戰鬥打響了。
紅軍在這時進軍川北,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地利上看,川北地區幅員遼闊,巴山支脈縱貫全境。特別是它的北部、更是山勢逶迤、疊嶂重巒。大通江兩岸,聳立著連綿不斷的懸崖峭壁,很多二三千米的高山上都有寨子,易守難攻。在這麼廣闊、險峻的地方建立根據地,迴旋餘地大,又可憑險固守。放眼四川全境,地理位置更是非常重要。它不僅物產豐富,擁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更兼地廣人稠,是個開闢革命事業的好地方。
從時機上看,當時的四川,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劉湘佔有四川東部及重慶一帶,劉文輝佔領著成都、川西及西康一帶,鄧錫侯則佔據著川西北一帶。川北為田頌堯、劉存厚、楊森三個軍閥勢力範圍。其中田頌堯佔有通江、南江、巴中、儀隴、南部等二十六個縣,勢力最為強大。劉存厚佔有萬源、宣漢、城口和達縣等地。楊森則駐紮在營山、渠縣,廣安和嶽池一帶。
這些軍閥統治的四川對外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在利益衝突時,就是所謂的蔣介石“中央政府”也往往拿他們沒辦法。而在各派軍閥之間又矛盾重重,混戰連年。此時,劉文輝與劉湘叔侄倆為爭奪四川的“霸主”地位不顧叔侄情面正大動干戈,兵戎相見。四川的大小軍閥幾乎全部捲入了這場規模空前的混戰之中。防守川北的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為維護既得利益,抽兵三十餘團相助劉湘,與劉文輝大戰於成都以南,這使他的川北防區變成了一座“空城”。
從人和因素看,川東北地區早在1923年就開始有了黨組織的活動。當地人民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同反動軍閥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當時的大小軍閥為維持混戰所需的巨大軍費開支,橫徵暴斂,對百姓敲骨吸髓般地盤剝壓榨。軍閥們規定的苛捐雜稅有七十多種。而田頌堯統治的地區名目更多,百姓氣憤地說:“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有屁無捐。”由於兵連禍結、土匪橫行、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農民有田不能種,有家不能歸,終年過著“三月雜糧三月糠,三月野菜三月荒”的悲慘生活。
軍閥們的滔天罪惡激起了廣大人民的無比憤慨。1929年4 月,在共產黨員王維舟、李家俊等領導下,萬源、宣漢兩縣邊界固軍壩的農民和鐵礦工人舉行了大暴動,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川東遊擊隊; 1929年6 月,原任鄧錫侯二十八軍第七混成旅旅長的共產黨員鄺繼勳等,在遂寧縣發動了兵變,曾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 1932 年9 月,南江、通江地區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抗捐運動,這場鬥爭一直到紅四方面軍人川時還未結束紅軍飛兵直搗田頌堯的後院,嚇得他魂飛天外,慌忙從嘉陵江沿岸調兵堵擊。其第三師羅乃瓊部的第一路李煒如部迸抵巴中,第二路劉漢雄部進抵南江,企圖乘紅軍立足未穩,反攻已被紅軍解放的通江縣城。同時,劉茂恩的第六十五師也從陝南西鄉向萬源前進。
為迅速開啟川北的局面,四方面軍總部決定集中力量打擊田頌堯部。以十師兩個團阻擊劉茂恩部,以七十三師迎擊劉漢雄部,以十一、十二兩個師由通江西迸,搶佔有利地形迎擊巴中來犯之敵。
1933年元月,南江縣東南七十里的大河口。
王樹聲率領的七十三師在這裡碰上了劉漢雄的一個團。他緊急部署,先下手為強,乘著夜色,搶佔了大河口尖子山的制高點,一舉將敵擊潰,給了敵人當頭一棒。隨後,又全殲敵主力薛嶽部一個團,使南江守敵受到了毀滅性打擊。王樹聲率部乘勝前進,一舉解放了南江縣城。
2 月1 日,南江人民迎來了自己的節日!
徐向前和王樹聲率領部隊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