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4/4 頁)
,那種“車輪戰”盤問的做法似乎也有種迫不得已的味道,況且,楊炬的革命熱情很快被接受下來了,因而她後來對那次“審查”也就漸漸釋然了。
而現在呢?“革命派”卻一口咬定楊炬有“罪惡歷史”,彷彿為革命奮鬥幾十年的歷史完全不值一提。楊炬真是心如刀割。
王樹聲理解自己的夫人,早在延安就已理解了她。出身,單從出身就能武斷地說一個人是不是革命者嗎?革命導師恩格斯不是出身於資本家家庭嗎?周恩來不也是出身於地主家庭嗎?就拿我王樹聲來說,不也是出身於小地主家庭嗎?
王樹聲又想起了從前在鄂豫皖根據地時張國燾所搞的“肅反”運動,張國燾也是簡單地用出身來劃清革命與反革命。自己的哥哥、妹妹、嫂嫂都未能倖免。教訓是何等的深刻!想到這,王樹聲慎重地對夫人說:“楊炬,要冷靜。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真正反映他屬於哪個階級,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立場和行動才是他階級屬性的真正反映。毛主席教導我們,要相信群眾、相信黨。他們要你交待歷史,你就向他們講好了。你的歷史是清白的,組織上很清楚。”
楊炬點了點頭。接著她又談到“革命派”們造謠說她在中原突圍時,肯定被捕當了叛徒。“我當時聽到這不可思議的說法,真是氣得渾身發抖。我給他們講歷史事實,他們連聽都不聽,不斷打斷我的話。但我還是要說。他們火了,猛地一拍桌子,吼道:”誰叫你講故事?是你鬥我還是我鬥你?‘跟這幫人簡直沒道理可講。“
提起中原突圍,王樹聲真覺得對不住妻子。楊炬懷了身孕,行動極不方便。做丈夫的實在更應該多加體貼。誰知蔣介石團團將中原解放區圍住。為了不拖累王樹聲,楊炬挺著肚子走了。王樹聲看著妻子遠去的背影,心中很是愧疚。如今造反派竟如此栽贓,王樹聲心頭很沉重,但還是叮嚀妻子說:“楊炬,要堅強些。對群眾的態度要溫和、儘量耐心聽他們說。當然,做到這一步很困難,但再大的困難也要像攻克堡壘一樣把它攻克掉。”
在丈夫的鼓舞下,楊炬緊鎖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