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一種不安的情緒所侵擾,不是擔心世界大戰將臨,也不是對饑荒的懼怕,而是憂心於心靈的枯萎。
以前,他們相信自己所看到、所聽到的,但現今的世界,令他們不敢相信,他們不知道該相信誰?茫然中,他們發現了村上春樹,發現了他編織的讓自己將信將疑,卻又欲罷不能的故事,和故事中的“我”坐在午後的陽臺上,在消防車的吱呀亂叫聲中,在濃濃的煙霧下,聽綠子唱起那自己填詞作曲的莫名其妙的歌:本想給你做頓菜可惜我沒有鍋,本想給你織圍巾可惜我沒有線,本想給你寫首詩可惜我沒有筆。
他們將自己投入村上春樹所創造出來的異世界,用著村上式的語言溝通,過著村上式的生活,他們將靈魂存放在村上的異樣世界裡,只擔心是否能遇見屬於他們的100%的人,只擔心該用什麼來對付海龜,只擔心會不會被夜鬼抓走,只擔心Yumiyoshi小姐會不會消失……
這樣的世界比起現實世界要來得輕鬆,村上的異世界和現實世界是混合存在的,相互包含著、相互聯結著、相互影響著,他們不顧一切地逃入村上異樣世界中,為的是期望能在異樣世界中找到現實世界中已不存在的愛和希望,因為這裡沒有金錢的誘惑、沒有利益的紛爭,完全可以在村上的引導下觸控讓人感傷的愛與青春。
春樹小說中的主角,均為第一人稱的“我”,這在日本文學史上也是十分特殊的,也是春樹作品的特徵,這個“我”讓日本產生直接的共鳴,女性讀者愛上像“我”的男人,男性讀者則是想成為“我”一樣的男人。 。 想看書來
村上春樹的“我”,一直是不積極進行社會參與,很酷地活著,不必去感受毫無理由的罪惡感,自己絕無需去代表自己以外的事物,是徹頭徹尾的“少數者的立場”,這種模式及價值觀風靡日本乃至亞洲至今。讀春樹的作品,讓人覺得自己還能繼續活下去,好像是找到可以輕鬆呼吸的一種異元的空間,如果有什麼痛苦,只要撲向此空間便可解脫一番。村上春樹在他的故事裡,用一種不痛不癢、調侃、淡漠的語氣講述“我”的另類故事。
說起來話長,我現已21歲。
年輕固然十分年輕,但畢竟今非昔比。倘若對此不滿,勢必只能在星期日早晨從紐約摩天大樓的天台上跳將下去。
以前從一部驚險題材的電影裡聽到這樣一句笑話:“喂,我從紐約摩天大樓下面路過時經常撐一把傘,因為上面總是噼裡啪啦地往下掉人。”
我21歲,至少眼下還沒有去死的念頭。在此之前我同三個女孩困過覺。
第一個女孩是高中同學。我們都17歲,都深信相互愛著對方。在暮色蒼茫的草叢中,她脫下無帶鞋,脫下白色棉織襪,脫下淺綠色泡泡紗連衣裙,脫下顯然尺寸不合適的式樣奇特的三角褲,略一遲疑後把手錶也摘了。隨即我們在《朝日新聞》的日報版上面抱在一起。
高中畢業沒過幾個月我們便一下子分道揚鑣了。緣由已經忘了,而忘了也不以為然。那以後一次也沒見過。睡不著覺的夜晚倒時而想起她,僅此而已。
第二個是在地鐵車站裡碰見的嬉皮士女孩。年方16,身無分文,連個棲身之處也沒有,而且幾乎沒有乳房可言,但一對眼睛蠻漂亮,頭腦也似乎很聰明。那是新宿發生最為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的夜晚,無論電車還是汽車,一律徹底癱瘓。
“在這種地方游來逛去,小心給人拉走喲!”我對她說。她蹲在已經關門的驗票口裡,翻看從垃圾箱拾來的報紙。
“可警察會給我飯吃。”
“要挨收拾的!”
“習慣了。”我點燃香菸,也給她一支。由於催淚彈的關係,眼睛一跳一跳地作痛。
“沒吃吧?”
“從早上開始。”
“喂,給你吃點東西。然後出去吧!”
“為什麼給我東西吃。”
“這?”我也不知為什麼,但還是把她拖出驗票口,沿著已無人影的街道走到宿舍。
這個絕對寡言少語的少女在我的宿舍住了大約一個星期。她每天睡過中午才醒,吃完飯便吸菸,呆呆地看書,看電視,時而同我進行索然無味的性交。她惟一的持有物是那個白帆布包,裡邊裝有質地厚些的風衣、兩件T恤、一條牛仔褲、三條髒乎乎的內褲和一包衛生帶。
“從哪兒來的?”有一次我問她。
“你不知道的地方。”如此言畢,便再不肯開口。
一天我從自選商場抱著食品袋回來時,她已不見了,那個白帆布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