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進行到底》也不過是《愛情白皮書》的並不高明的翻版,比起日劇來,“哈”族們才不會正眼去瞧國產貨呢!
中國影視,悲哀呀!網上有帖子——“寫給罵日本人的中國人”,甘棠成為了挑起論爭的始作俑者,大學學子們沸騰了,日航事件餘波未息,教科書風波難平,小日本有些欺人太甚了。雖然文化圈子裡忌談政治,但日本一直都是善於經營“文化侵略術”的民族,他們可以歧視中國、可以折磨中國民工、可以歪曲歷史事實、可以厚著臉皮無恥地說對中國的戰爭是正義之戰……而中國的“哈”日族們卻痴心不改地跟著他們,這不是中國最大的悲哀和恐懼嗎?
這就是一種文化的潛移默化的滲透,這些陶醉在純正的“真善美”的日劇中的女孩們,當你們面對這曾經仇視、詆譭你們母親的日本時,你們卻將其當作神一樣頂禮膜拜,這也難怪,中國為什麼拍不出好的影片,無怪“肥水”流往外人田了。
(2)“哈”韓族:無知者無畏
在中國的大道上走路,總會遇到那麼一些時尚女孩令你側目而視,金黃的頭髮如絲般柔順在風中飄舞,繽紛眩目的鬆糕鞋,寬大的能容下兩三個人的A形褲……這些明顯的特徵可以告訴你,她們就是“哈”韓一族。
“哈”韓族似乎都比較“酷”,眼光裡透露出冷漠和無所謂的光芒,穿著打扮上奇形怪狀,臉上一定要刻上四個字——我愛韓流!
無論是HOT、PINK,還是NRG、SES,韓國一律採取的都是美女攻勢、酷男進逼。“哈”韓族較之“哈”日族更能稱其為時代的先鋒,因為她們有更富挑戰性的裝扮。
先且不談韓國歌曲怎樣,看看掀起潮流的韓劇,我實在不認為它會比日劇更高明。韓劇永遠都像一根透明的玻璃管,從外面往裡看,一切都是那麼簡單幼稚。大致一樣的故事情節,只要是看過兩部韓劇的人,大致都能給總結出來。故事的女主人公善良、堅強,在她身邊有一個好朋友在默默支援著她,在她努力工作、學習的過程中,總有那麼一些壞人在阻撓著她,而這幫子壞人,則是臉上都像刺了字般的明顯,女主人公在奮鬥中,有一個富家子弟非常喜歡她,但由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兩個人都要承受無比的壓力,但最終結果一定是事業愛情兼得。
這麼簡單的模式,按理說不應該吸引很多人的,但恰恰相反,“哈”韓族們對簡單也是情有獨鍾,金喜善、安在旭、崔真實……照樣能把她們迷得頭昏腦脹。
於是,唱著自己也聽不懂的韓歌,看著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韓劇,“哈”韓族們對韓國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這些女孩們每天在西單、王府井的韓國城裡轉悠,尋找著更能突出她們與眾不同“個性”的韓國商品。她們大手大腳地用著父母的錢,把該學的東西摒棄在大腦之外;她們用的是最現代的手機,能把各種手機的型號、價格如數家珍,但可能連一點基本的電路原理都不懂得;她們在網咖一泡就是一整天,但螢幕上顯示的永遠是:韓流,韓流,韓流……
且不談韓國對中國怎樣吧,比起日本來說肯定是不在話下,但杜勒斯的話永遠都不會過時,“中國人啊!應該提醒一把自己了,一味地‘哈’,你能怎樣呢?”
本文結束時,我遇到了一群匆匆忙忙趕往大學課堂的女大學生,她們說要趕去上業餘的日語、韓語班。能夠學習別人的長處來為己用,當然是好的。而當我問她們為什麼要學日、韓語時,女大學生們的回答讓我吃驚了:“當然是為了看好日本偶像劇,聽懂韓國歌唄!”
我無言了。原來,這一個“哈”字,分量還真是不小啊……
八哥評論:
新時代的女孩們,趕快從“哈”韓、“哈”日的迷夢中醒來,讓你純潔的心靈,向希望的明天起程,相信你會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8。我的積蓄為零
走在大街上,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出生於80年代後的中國家庭中的獨生女孩們,她們的消費觀念與其父輩們發生了迥然不同的變化。
鄭州市17歲的女中學生趙洋因為花了20塊錢在理髮店整了髮型,回家後遭到了父母的埋怨,趙洋很不高興地說:“讓我理那種花5塊錢就成的髮型,那是沒門的事兒。”
而趙洋的父親對記者說:“對我這樣忙了一輩子,靠積蓄精打細算的‘過來人’來說,她們這一代孩子的消費觀念簡直是空中樓閣。”
這位父親還說:“我們上一代的父母當年的工資每月只有40塊錢,除了孝敬父母、貼補家用外就所剩無幾,我覺得這些孩子好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