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袁紹領河內兵到孟津,酸棗將領進駐成皋,佔據敖倉,在轘轅、太谷建立營塞,控制險要。
袁術則由南陽到丹、析,入武關偷襲關中,那時形勢便可大定。
又認為,如果只是在此不圖進取,只會失去天下名望,招來恥辱。
但張邈等人不聽曹操的話,曹操心中惱怒,便帶夏侯惇等人到揚州,募得四千餘丹陽精兵,準備再次攻打董卓。
卻不想,曹操帶兵到達龍亢的時候,士兵背井離鄉,不願與董卓作戰,就發生了叛亂。
這場叛亂,使得曹操都差點死在軍營之中。幸好夏侯惇驍勇善哉,拼命保護著曹操殺出大營。
曹操不得已,只得前去投奔袁紹。
另一方面,孫堅由長沙北上,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諮後,終於與袁術會合,被表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部屬袁術,準備北攻。
冬天,孫堅派長史公仇稱回州督促軍糧,於城門東外設帳幔,邀請官屬為仇稱設宴送行。
剛好董卓軍數萬步、騎突然出現,但孫堅仍在行酒令、談笑自若,整頓部曲,命他們不可妄動。
後來董軍騎兵漸到,孫堅才起來,徐徐率軍入城,對他們說:“我所以不立即起來走避,是怕士兵互相爭先,令各人反而不能入城。”
董卓軍見孫軍整齊,不敢攻打而歸還。
後來孫堅改屯梁東,而董卓派徐榮、李蒙四出虜掠,與孫堅在梁縣發生遭遇戰,孫軍大敗,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走。
因為孫堅喜歡用紅色的頭巾,被董軍認出,便脫下來給了近將祖茂戴上,引開徐榮軍騎兵,孫堅則由小路逃出。
祖茂被敵軍追得困迫,便下馬將頭巾放在一條燒過的柱上,自己則隱藏在草堆中。
騎兵看見頭巾,以為是孫堅,便將頭巾重重圍繞,到近看才發現是柱,便離去。
孫軍大多兵將被俘,更以殘酷手段所殺,如潁川太守李旻就被烹死,其他士卒則以布纏裹,吊起倒立到地,用熱油灌殺。
另外,屯兵河內的王匡亦派泰山兵屯河陽津,準備進攻。
董卓便派出疑兵,擺出要由平陰渡河的樣子。暗地卻派遣精兵從小平北面渡河,繞過王匡軍,在後方攻擊,在津北大破王軍,死者甚多。
韓馥懼怕袁紹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減少對河內、酸棗聯軍的糧食輸送,軍糧耗盡後,聯軍各自回到守地,但各軍仍保持盟友關係。
同時,劉岱與橋瑁二人一向交惡,劉岱便殺了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
而董卓見盟軍撤退,便派韓融、陰修、胡母班、吳循、王瑰想與袁紹等人議和。
眾人到河內後,王匡告知袁紹,袁紹不答應,要王匡殺死胡母班、王瑰、吳循等。袁術亦殺了陰修,只有因韓融有德名以倖免。
次年,袁紹與韓馥以獻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關塞,不知獻帝是否平安為由,想立劉虞為帝,曹操拒絕參與,而袁術亦反對。
袁紹又得到一個玉印,在座位中舉向曹操手肘,暗示已經準備一切,可以立劉虞為帝,但曹操只是大笑,暗地裡卻對袁紹此舉非常不滿。
自此開始,諸侯之間的裂痕更加明顯。
不過袁紹仍與韓馥等人,於二月推舉劉虞為帝。並且派張岐等人,邀請劉虞討論事宜。
劉虞卻怒叱張岐:“現今天下大亂,國君失去政權。我受重恩,但未能清雪國恥。各位據有州郡,應一起合力,盡心為報王室,反而在造反謀反,是互取恥辱呀!”
劉虞堅辭不受,韓馥等又想請劉虞領尚書事,但劉虞仍拒絕,更斬殺使者。袁紹等人無奈,唯有罷手。
同時,在二月孫堅收復散兵,屯兵陽人。董卓便派胡軫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及其他多位都督,率五千步騎攻擊孫堅。
大都護胡珍不得軍心,當他立下計策,準備偷襲孫堅的時候,卻被呂布以及他的帳下將官破壞了計劃。
使得孫堅驚醒,胡珍攻城不利。退兵的時候,孫堅出城追擊,大敗董卓軍,斬殺都督華雄等人。
袁術見孫堅大敗董卓軍,有人便向袁術進言:“假如孫堅得到洛陽,便無法制衡他,這是除去狼而反招來虎呀。”
袁術心疑,便不運軍糧給孫堅。孫堅便連夜趕回魯陽,嚴辭切責袁術,袁術慚愧,立即調發軍糧,孫堅亦回到陽人。
董卓聽聞孫堅如此厲害,便派李傕遊說孫堅和親。更稱可以令其子弟們擔任刺史、郡守,但孫堅大罵董卓,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